美國Rush大學最新研究顯示,每週至少食用一次雞蛋的長者,可能降低約47%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研究發現,常食用雞蛋的老年人,其大腦中的異常毒性蛋白質累積明顯較少。

研究團隊針對1,024位平均年齡81.4歲的長者進行追蹤研究,所有受試者在研究開始時都未被診斷出認知功能退化。研究人員詳細記錄這些長者的日常飲食習慣,並在平均6.7年的追蹤期間持續觀察其健康狀況變化。
食安專家韋恩在其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中分享研究結果指出:「在追蹤期間,共有280人(佔27%)發展成阿茲海默症型的失智症。然而,研究數據顯示,與不常食用雞蛋的受試者相比,每週至少攝取一次雞蛋的長者,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明顯下降約47%。」
研究團隊進一步對578名受試者的腦部進行深入分析,發現經常食用雞蛋的受試者,其腦內「β-澱粉狀蛋白」和「Tau蛋白」等異常蛋白質的累積量較低。這些毒性蛋白質在腦內聚集時,可能對神經細胞造成損害。

對於雞蛋能降低失智症風險的原因,韋恩說明:「研究團隊認為,關鍵可能在於雞蛋中富含的『膽鹼』營養素。膽鹼是製造神經傳遞物質乙醯膽鹼的重要原料,與記憶、學習和專注力有密切關聯,同時對維護腦細胞膜結構扮演重要角色。」
韋恩特別強調,一顆雞蛋特別是蛋黃中的膽鹼含量約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25%。此外,蛋黃中的Omega-3脂肪酸也被認為對維護腦部健康有正面效益。針對民眾對雞蛋膽固醇含量的疑慮,韋恩指出最新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才是導致膽固醇上升的主要原因,民眾無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