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界俠女」張錦麗「淋巴癌」病逝!醫示警「7症狀」初期像感冒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被譽為「社福界俠女」,近年與淋巴癌奮鬥,但本月2日仍不幸病逝享壽63歲,淋巴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就醫,醫師提醒6大症狀,就要提高警覺。

「社福界俠女」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圖/翻攝侯友宜臉書)

張錦麗在去年4月因病請假休養,並於同年8月14日請辭,這1年持續與淋巴癌奮鬥,嘗試各種治療,無奈最後仍不敵病魔,2日晚間病逝台大醫院。據了解,淋巴癌在國人癌症10大死因中排名第9,包含「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症」,國人好發的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比例差不多,分布各年齡層。

台北榮總血液科主治醫師王浩元表示,淋巴瘤(lymphoma)就是淋巴癌,是種惡性癌症,而「淋巴癌細胞」是從「淋巴球細胞(lymphocytes)」轉變來的。良性的淋巴結腫大多是因為發炎或感染所致,通常腫大後過一段時間會自行消退。惡性的淋巴結腫大則是因為有癌細胞浸潤於淋巴結造成腫大,所以不會消退,而癌細胞可以是源發自淋巴結該處的淋巴癌細胞,或是從它處各式腫瘤轉移至淋巴結的癌細胞。故,不只是淋巴癌會造成淋巴結腫大,許多的腫瘤像是乳癌、胃癌、大腸癌等,都有可能因為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結而造成淋巴結腫大。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因為淋巴癌病逝。(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新北市前社會局長張錦麗因為淋巴癌病逝。(圖/新北市社會局提供)

他進一步解釋,淋巴瘤雖最常發生於人體的淋巴結,但淋巴瘤能長在身體的任何地方,包括腦部、肺臟、乳房、腎上腺、肝臟、睪丸、皮膚。身體在頸部、腋下、腹股溝這三處密布著淋巴結,所以當民眾在上述三處摸到腫塊時,較易警覺或聯想到淋巴瘤;但是,身體仍有許多淋巴結是存在於我們摸不到的地方,例如縱膈腔或後腹腔,就需要仰賴患者的症狀來協助醫師的臨床判斷。

淋巴瘤有哪些症狀?王浩元指出可用「燒、腫、癢、汗、咳、瘦、累」七字訣來記憶淋巴瘤的症狀,分別代表發燒、腫塊、身體癢、盜汗(夜間多汗)、咳嗽、體重減輕、異常疲勞。醫學習慣上將「發燒、盜汗、體重減輕」稱為淋巴瘤患者的「大B症狀」,患者只要有出現其中一項症狀就能稱其具有大B症狀,就應盡早檢查。

不過,淋巴瘤第四期還有治癒機會嗎?他說,淋巴瘤與其他固態性腫瘤(如大腸癌和乳癌)有所不同,即使是第四期仍存在治癒可能性。因此,任何淋巴瘤患者不要一開始就放棄治療,應尋求血液科淋巴瘤醫療團隊的專業建議,並根據個體情況來共同討論與制定治療策略。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