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炎後恐成癌王溫床!發炎後2年內癌變風險增19倍

分享:

胰臟癌被醫界稱為「癌王」,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在發現時已是晚期。錢政弘醫師分析,胰臟是再生能力極弱的器官,一旦發生急性發炎,胰臟細胞就難以恢復,進而提高癌變風險。

胰臟癌被醫界稱為「癌王」,因其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在發現時已是晚期。(示意圖/Pexels)

2024年韓國延世大學的研究數據顯示,急性胰臟炎患者在發病後2年內,罹患胰臟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9倍。雖然這個風險會隨時間逐漸下降,到第5年時降至2.7倍,到第10年才會回到與一般人相當的水平。至於慢性胰臟炎患者的癌變風險則維持在一般人的5至10倍。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醫師在臉書上指出,胰臟炎患者、愛吃甜食者、經常飲酒人士、肥胖者、糖尿病患、膽結石患者,以及高血脂者都屬於胰臟癌的高風險族群。為了有效預防胰臟癌的發生,醫師建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該採取全面性的預防措施。

研究顯示,戒菸能使胰臟癌風險降低30%至50%。此外,應避免過度攝入甜食,因為葡萄糖會增加胰臟的KRAS基因突變機率,可能誘發胰臟癌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女性胰臟癌發生率上升,專家推測與當地甜食文化有關。

每週攝取5份含β-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可降低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在飲食方面,醫師特別強調控制三酸甘油酯的重要性,建議將其控制在150mg/dL以下。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白菜、高麗菜、芝麻葉等,能幫助腸道減少膽酸回收,同時具有預防胰臟癌和大腸癌的功效。

醫師也建議民眾可多攝取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南瓜、胡蘿蔔和菠菜。研究發現,每週攝取5份含β-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可降低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這是因為β-胡蘿蔔素具有減少促炎性細胞因子產生的功效,同時作為強效抗氧化劑,能有效中和自由基,減少細胞受到氧化損傷。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