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博大學(DePaul University)告知教職員,因今秋國際生入學率掉30%,校方將即刻削減開支。受川普政府移民與教育政策衝擊,美國大學校院視為金雞母的外籍生出現下滑。

帝博大學是芝加哥的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學。校長曼紐爾(Robert Manuel)在9月30日一份寫給教職員的備忘錄中說,具體削減金額待定,但可能的措施包括凍結人事招聘、削減高層主管薪資和限制非必要性支出。
曼紐爾表示,校內國際生總數與去年相比少了755人。其中,外籍研究生新生的降幅更高達近62%。他將今年國際生招收下降歸因於聯邦政策改變後,學生取得簽證遇到困難,降低來美留學意願;帝博大學去年共招生約2萬1000人,其中約2500人來自海外。

《路透社》指出,帝博大學是幾十所為因應川普政府打亂高等教育政策而宣布削減預算的大學之一。川普政府相關政策包括揚言要砍數十億美元的學術研究計畫經費,而這些計畫正是吸引國際學生的重要誘因。儘管完整入學數據尚待公布,但初步數據顯示許多外籍研究生新生正選擇到其他地方就讀。
川普政府盯上學生簽證後,有些人是簽證被撤銷,而新申請簽證的學生則面臨延誤。另美國國務院要求想赴美的學生公開社群媒體帳號,以便審核簽證申請的政府官員能過濾被認為對美國持敵對態度的學生。

川普政府今年5月還以哈佛大學未能處理校內反猶風潮和族群間騷擾增加為由,禁止哈佛招外籍生。雖然聯邦地方法院已暫時阻擋禁令,但行政部門已提起上訴。
被問及相關議題時,美國國務院和國土安全部發布聲明,強調政府有權監管在美外籍學生的行為。
除帝博大學外,至少還有35所其他校院也為因應川普政府而宣布預算削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在政府削減8億美元校方研究計畫補助後,於3月裁掉2000多個職缺。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裁425個職缺,南加大(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則解聘630多人;相關學校都提及聯邦資金減少、預期國際生入學率下降和其他財務壓力。
一名202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的中國大陸學生,本已獲得美國的經濟學博士班錄取,但他表示由於簽證的不確定性,加上研究經費不穩定,他決定轉往英國就讀。
他說:「除了我的一位教授外,其他所有人都建議我若有美國以外的選項,不妨多加考慮。所以我決定到英國。」
根據非營利組織美洲教育者年會(NAFSA: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ors)估計,在2024至2025學年,約有120萬名國際學生在美留學。NAFSA在7月時預測,今年這個數字將下降達15%,會給美國經濟帶來近70億美元(約2100億元新台幣)損失。
《路透社》採訪10所向來擁有大量外籍生的校院,所有受訪校院都回覆外籍生總數下降,降幅從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1%,到水牛城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的19%不等。
NAFSA執行長奧爾(Fanta Aw)表示,只要是新生入學率下降都會產生複合效應。當被錄取的碩士班新生選擇不入學時,學校就損失達兩年學費。
川普政府10月1日還要求各大學簽署一項協議,將大學部國際生的招生比例上限設定在15%,此舉恐讓許多學校的處境更加艱難。
《路透社》從白宮一名官員拿到政府給各大學的備忘錄,內容寫道「依賴外國學生資助的大學,除有各種風險外,還會排擠掉本應給優秀美國學生的名額」。
許多國際學生不像美國本地生能申請補助,得支付全額學費。對許多想抵銷國內招生數下降、營運成本增加和政府資金削減的學校而言,國際生是重要收入來源,這些人對赴美裹足不啻雪上加霜。(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