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小吃店老闆娘肚子痛到冒冷汗,以為是吃壞肚子,拖了3天沒緩解,休克昏厥就醫才知是心肌梗塞,留下心衰竭後遺症。醫師提醒,有三高問題或家族病史,要注意心肌梗塞風險。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林俊立今天在衛教記者會說明,這名老闆娘因平日工作繁忙,原對腹痛不以為意,拖了3天卻越來越痛,最後因休克昏厥送醫,已經造成部分心肌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靠心導管手術、裝葉克膜和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3個多月後順利出院,卻仍留下心衰竭後遺症,須終身服藥。
心肌梗塞一旦發生,就要與時間賽跑,林俊立舉例,另一名40歲男性患者,與朋友唱歌唱到一半突然胸痛、昏厥,且失去心跳,幸好友人立刻執行心肺復甦術(CPR),送醫後經心導管手術,打通堵塞的血管,搶回一命。
這2名心肌梗塞患者,林俊立分析,前者有高膽固醇問題,後者則除了膽固醇超微偏高,還有抽菸高風險因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高居全球死亡原因第1名,每年奪走約2050萬條性命。在台灣,依衛生福利部去年死因統計,心血管疾病共奪走2萬3276人生命,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

林俊立觀察,近年國內女性心肌梗塞發生率慢慢減少,但40至60歲男性,反而在最近5、6年來有上升的趨勢,臨床上也不乏40歲身體健康、無三高及慢性病史卻心梗猝死的案例,深究其因,不難發現「抽菸」是唯一共同的危險因子。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李貽恒表示,吸菸者本身發生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絞痛的風險,比沒有吸菸者高出2至4倍,但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研究顯示,戒菸1年後,心臟病發生的風險就能減少一半,如果持續戒菸近10年,發生風險就會回到與無吸菸者一樣。
林俊立也提醒,假如走路時經常胸口悶痛,稍微動一下就喘得很厲害,甚至無緣無故痛到冒冷汗,都可能代表心臟功能已經缺氧或受損。尤其有三高、慢性病、家族病史及抽菸習慣者,都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建議每日量測血壓,一旦血壓超過130/80mmHg,就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中央社)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腹痛冷汗以為吃壞肚子 老闆娘險遭心肌梗塞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