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沈玉琳於29日因疑似猛爆性肝炎住院治療,據其友人透露,沈玉琳原有B型肝炎病史,近期大量服用健康食品可能導致肝臟負荷過重,引發此次病況。

根據《三立娛樂星聞》指出,沈玉琳上週被發現面色蠟黃、身形明顯消瘦,讓周遭人十分擔憂。一名不願具名的好友向媒體透露,沈玉琳平日熱衷保健食品,可能因攝取過量導致肝臟負擔加重。
針對保健食品可能造成的肝臟危害,好心肝門診中心副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林姿伶特別提出警告。她在好心肝官網指出,許多民眾常以為標榜「純天然」的保健食品較為安全,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從原料到最終成品,往往經過提取、消毒、提煉、乾燥、包裝等多道製程,早已非純天然!」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研究,林姿伶特別點出六種具有潛在肝毒性的常見保健食品成分:兒茶素、紅麴、薑黃素、藤黃果、黑升麻,以及阿育吠陀。其中,兒茶素雖具抗氧化功效,但實驗發現可能引發肝細胞壞死;紅麴因含有類似降膽固醇藥物的成分,可能導致肌肉疼痛和肝功能異常;薑黃則在高劑量使用時可能造成肝損傷。

林姿伶進一步解釋,藤黃果中的羥基檸檬酸雖有減重效果,但曾有使用者出現急性肝衰竭案例;黑升麻則在長期使用後可能產生肝毒性;而阿育吠陀雖常用於情緒調節,但同樣有長期使用致肝損傷的風險。
「由於人在日常飲食中已含多種成分,再加上保健食品和藥物的相互作用,風險更難預測。」林姿伶強調,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或檢驗異常,應立即停用並尋求醫療協助,特別是已罹患疾病的患者,不應過度依賴保健食品而延誤正規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