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歲林姓企業老闆因長期應酬頻繁,每天習慣性喝下十多罐啤酒或半瓶威士忌,甚至依賴酒精助眠,導致記憶力明顯受損,工作判斷力下降,連帶影響公司經營。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罹患「酒精性失智症」,醫師指出長期飲酒不僅會傷肝,更會直接損害腦部功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洪研竣表示,酒精本身就是失智的重要風險因子,會加速腦部退化,可能讓人提早邁向失智。他解釋,酒精代謝物乙醛除了是一級致癌物外,也具有直接的神經毒性,長期飲用會造成慢性發炎、自由基堆積及神經細胞受損,進而影響大腦功能。
多項國際研究已證實飲酒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性。國際期刊《Psychosomatics》2017年發表的系統性回顧指出,持續飲酒可能導致中壯年族群大腦功能受到影響,提早出現失智症狀。另外,國際期刊《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2020年的系統性回顧也顯示,每週飲酒超過14個酒精單位(相當於每週140克酒精,約等於每週12罐330毫升酒精濃度4.5%的啤酒),已被確認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2024年國際知名期刊《The Lancet》收錄的30萬位飲酒者資料更進一步證實,飲酒與失智症發生具有因果關係。洪研竣醫師指出,酒精會改變腦部神經受體的功能,導致認知功能受損,使大腦生理功能受到傷害,包含記憶、判斷、衝動控制、情緒調節的能力都會下降。

所幸林老闆及早接受戒酒藥物治療、動機式晤談與團體治療,停止飲酒3個月後,記憶力與工作表現已逐漸部分改善,避免了病情進一步惡化。洪研竣醫師進一步提到,除了直接的神經毒性,酒精也會導致神經生長必須的維生素B1缺乏,造成「韋尼克氏腦病」與「高沙可夫症候群」。
這些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眼球運動異常、步態不穩(導致跌倒)、嚴重的失憶與虛談症狀。洪研竣醫師建議,若有長期飲酒習慣,應警覺失智風險,及早戒酒才能最有效降低傷害,避免酒精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中天關心您|喝酒不開車!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多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