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鐘就完成!腸道超音波助「IBD患者」告別清腸

分享:

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患者往往需要長期追蹤,但繁瑣的清腸過程讓人卻步。腸道超音波檢查技術興起,讓患者擺脫傳統大腸鏡檢查的不適,20至30分鐘即可完成檢查。

蔡宗佑醫師說明,腸道超音波具有即時、安全、非侵入的優勢,判斷腸道壁厚度與黏膜異常,快速評估急性發炎狀況。(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蔡宗佑醫師說明,腸道超音波具有即時、安全、非侵入的優勢,判斷腸道壁厚度與黏膜異常,快速評估急性發炎狀況。(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32歲的范先生因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且常以精緻飲食舒壓,曾出現嚴重疔瘡並引發高燒住院。當時雖有腹脹、黏液便與血便等腸道症狀,但未受重視。直到某次因突發腹痛、反胃與嚴重嘔吐就醫,才經由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蔡宗佑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除了與免疫反應相關,現代人的精緻飲食、高油脂、高糖分飲食,以及病原菌感染都可能增加發生率。」

在醫師團隊建議下,范先生改採腸道超音波追蹤。此檢查無需清腸,過程輕鬆舒適,讓他願意每月規律回診,醫師也能依即時影像調整用藥,使症狀控制更理想。

蔡宗佑醫師指出,現代人精緻飲食、高油脂、高糖分飲食,以及病原菌感染都可能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生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秘書長顏旭亨指出,學會正積極推動腸道超音波在臨床診斷與治療監測中的應用,透過專業培訓課程與實作工作坊,提升操作醫師的專業水準。同時將引進國外「國際腸道超音波組織」訓練制度,確保檢查品質。

蔡宗佑說明,腸道超音波不僅能評估整層腸壁結構,還可檢測併發症如腸皮瘻管、局部膿瘍與腸狹窄。對年輕克隆氏症患者而言,有助於早期偵測復發;也適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相關結腸炎的監測。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