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後青少年身心科就診暴增!醫師:不只是叛逆這麼簡單

分享: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銀光學苑主任醫師袁瑋觀察,暑假結束後前來身心科門診的青少年人數明顯增加,部分青少年因暑假期間作息失序,出現頂撞父母等極端行為,反映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六名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就有一名正在經歷精神心理問題。(示意圖/Pixabay)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六名10至19歲的青少年中,就有一名正在經歷精神心理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15至24歲年輕族群的死因中,自殺始終位居前三名。這項數據特別引人憂心,因為在台灣全人口死因統計中,自殺死亡已於2010年退出十大死因之列,但在青少年族群中卻仍維持高居不下的趨勢。

袁瑋醫師在門診中經常接獲家長求助:「醫師,我不知道我女兒怎麼了,以前那個愛說愛笑的孩子,現在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我想和她聊聊,她卻總回『你們都不懂我』。」他解釋,許多青少年因為課業壓力、人際關係或情感問題而尋求協助,有些是主動求助,也有些是在父母陪同下前來就診,但共同點都是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情緒卡關」的狀況。

袁瑋醫師強調,這些行為表現並非單純的「叛逆期」現象,往往涉及青少年內在情緒困擾與適應問題。他特別提醒,研究顯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若未獲得妥善處理,將可能影響一生。

臨床上曾遇過許多成年患者,正是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創傷未被妥善照顧,導致在職場、婚姻中重複相同的痛苦模式。(示意圖/Pixabay)

袁瑋醫師表示,臨床上曾遇過許多成年患者,正是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創傷未被妥善照顧,導致在職場、婚姻中重複相同的痛苦模式。相對地,那些在青少年時期就學會面對情緒、懂得尋求協助的孩子,往往能展現出更強的韌性。

針對青少年情緒問題的解決之道,袁瑋主任醫師提出三方面建議:首先,政府應強化轉介與求助系統,如台北市1999轉8858、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等,並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其次,青少年本身可多加利用輔導資源,尋找可信賴的榜樣,同時嘗試與家人建立對話;最後,家庭應從小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透過理解與接納來建立良好的陪伴關係,必要時也要勇於尋求專業協助。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