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2026年度出國預算中,經貿談判費用高達2167萬元,占整體出國預算72%,引發在野黨質疑。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指出,台灣自2021年9月22日向紐西蘭遞件申請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以來,迄今毫無進展,但相關談判預算卻逐年增加。

根據經濟部預算資料顯示,談判預算從2024年的1799萬元,增加至2025年的1909萬元,2026年更上升至2167萬元。這些預算主要用於推動CPTPP、新南向政策及WTO(世界貿易組織)三大項目。

李彥秀表示,從蔡英文政府到賴清德政府,雖然高度重視國際經貿談判,但支出內容多年如一,缺乏新戰略。她進一步指出,經濟部談判經費從111年度的近1600萬元成長到115年度2100餘萬元,但細看用途始終侷限於推動CPTPP談判及經濟合作協定等三項,完全未見新突破。
外交部先前表示,仍透過四管道、三措施擴大訴求聲量,但2025年和2026年CPTPP輪值主席國分別為澳洲和越南,由於這兩國較易受中國大陸影響,台灣成功加入的機會更加渺茫。
對此質疑,經濟部回應表示,該預算書為經濟部協助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OTN)編列,相關細節需向OTN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