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生關鍵「曬背腰護陽氣」 中醫建議3大養生法

分享:

進入小雪節氣,氣溫持續下降,不少人開始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板橋新生堂醫師李含恩指出,冬天是「閉藏」的季節,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注意保養,建議多曬太陽幫助陽氣充足,抵禦寒邪侵襲。

冬天是「閉藏」的季節,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注意保養,建議多曬太陽幫助陽氣充足,抵禦寒邪侵襲。(示意圖/Pixabay)
冬天是「閉藏」的季節,尤其心血管疾病患者更需注意保養,建議多曬太陽幫助陽氣充足,抵禦寒邪侵襲。(示意圖/Pixabay)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李含恩表示,小雪節氣已進入冬天,《黃帝內經》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意味著這個季節應早睡晚起、保暖養藏。她建議民眾晚上10點前就寢,保持7至8小時的充足睡眠,讓腎氣得以充養。白天則可適當曬曬背部及腰部,增強陽氣,提升抵抗寒邪的能力。

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李含恩特別提醒,小雪節氣後要密切注意血壓波動、胸悶氣短、血壓飆高、走路會喘、胸口心臟悶痛等症狀。這些問題源於中醫所說的「寒凝氣滯、血脈不暢」,冬季寒邪收引導致血管收縮、氣血流動變慢,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尤為不利。她建議,冬天雖冷,但仍應適度運動,選擇溫和輕鬆的活動,如散步、太極、快走或緩慢伸展,無需進行劇烈運動。

李含恩也提到,小雪時節常見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的問題,有些人會出現胃脹、食慾不振,甚至吃到生冷食物會胃痛到影響工作。這是「脾陽不足」的表現,冬天應避免生冷食物,脾陽虛的人可適時食補,但須依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食物。

皮膚乾癢也是小雪時節常見困擾。李含恩解釋,小雪時節「寒氣上升、空氣乾燥」,人體陽氣開始內收,外在皮膚血流量下降、汗腺分泌減少。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氣血充盈則膚潤」、「陰血不足則皮膚燥癢」。小雪節氣的乾冷會傷害肺氣、減緩血行、導致陰液不足,使皮膚失去滋潤,出現乾癢、脫皮、龜裂等症狀,尤其在晚上或洗澡後特別明顯。

冬天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並在擦乾後立即進行保濕鎖水。(示意圖/Pixabay)
冬天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並在擦乾後立即進行保濕鎖水。(示意圖/Pixabay)

針對皮膚養生,李含恩建議從內外兩方面著手:內養方面,可多吃白木耳、百合、蜂蜜、黑芝麻等潤肺養陰食物;養血潤燥可飲用四物湯、紅棗桂圓茶。外養方面,洗澡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並在擦乾後立即進行保濕鎖水。

李含恩最後總結小雪三大養生法:一是養陽氣,多曬太陽、泡腳15分鐘、灸關元穴;二是養肺氣,保暖口鼻、少食寒涼,多食潤肺食物;三是養心神,早睡晚起、靜養情志,讓氣血歸藏,共同維護冬季健康。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