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甲殼類過敏與塵蟎過敏之間存在高度關聯性,兩者過敏原蛋白質結構相似度高達70-80%,導致許多患者同時對蝦、龍蝦及塵蟎過敏。

劉博仁在社群平台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一名喜愛龍蝦的孩子在抽血檢查後發現對塵蟎、蝦子和龍蝦都呈現過敏陽性反應,讓孩子非常失落。劉專家解釋,這種多重過敏現象背後有科學原因。
「甲殼類過敏不僅限於蝦子和螃蟹,還包括龍蝦、小龍蝦和螯蝦等。」劉博仁表示,這些海鮮都含有一種名為「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的主要過敏原,這種蛋白質極為穩定,加熱、冷凍或酸鹼處理都難以破壞,因此對敏感者來說,即使少量也可能引發反應。
劉博仁解釋,每種甲殼類的原肌球蛋白胺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這就是為何有些人只對蝦子過敏但能食用龍蝦,或反之,而有些人則兩者都過敏,取決於個人免疫系統的「辨識片段」差異。

關於塵蟎與蝦類過敏的關聯,劉博仁指出一個臨床上常見但民眾較不了解的現象:「塵蟎的主要過敏原Der p 10與蝦子的Tropomyosin(Pen a 1)非常相似,兩者同屬結構蛋白,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高達70-80%。」這解釋了為何許多塵蟎過敏者也對蝦類過敏,反之亦然。
「許多家長不解為何孩子從小接觸蝦類不多卻呈現過敏陽性,答案通常是塵蟎IgE過高導致交叉反應。」劉博仁建議,從控制塵蟎開始,也能間接改善食物過敏的穩定性。
劉博仁還特別提醒民眾區分真正的過敏反應與組織胺中毒。「很多人吃海鮮後出現臉紅、頭暈、嘴唇麻、心跳加快等症狀,誤以為是過敏,但抽血檢測卻無過敏反應,這往往是組織胺中毒。」他解釋,不新鮮的魚蝦中,細菌會將組氨酸分解成大量組織胺,這些物質即使經過加熱也不會被破壞。

劉博仁提醒,鯖魚、鮪魚、秋刀魚等魚類,以及不新鮮的蝦蟹容易產生高濃度組織胺。此外,起司、優格等發酵食品,以及紅酒、草莓、番茄等食物也含有高濃度組織胺或會促進組織胺釋放。
劉博仁強調完整過敏原檢測的重要性,「在我門診中,許多患者的健康問題改善關鍵就是一次完整的IgE過敏原檢測,加上IgG4檢測。」他表示,許多被誤診為感冒的過敏性鼻炎、長期疲倦、腸胃問題,甚至自體免疫疾病,背後都可能與未被發現的過敏有關。
面對那位不能吃蝦和龍蝦的孩子,劉博仁給予鼓勵:「你現在不能吃蝦、不能吃龍蝦,不是你失去什麼,而是你正在找回更健康的自己。」他也指出,只要身體狀況穩定,未來仍有機會重新評估是否能挑戰某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