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繞道減重術後血色素剩6.7!她靠「修正手術」解貧血

分享:

一名47歲張姓女子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後,雖成功減重23公斤,但近兩年卻飽受貧血之苦,甚至需要緊急輸血。經臺中醫院醫療團隊進行胃繞道修正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後,成功解決併發症問題,重拾潛水興趣。

一名47歲張姓女子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後,雖成功減重23公斤,但近兩年卻飽受貧血之苦。(示意圖/Pexels)
一名47歲張姓女子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後,雖成功減重23公斤,但近兩年卻飽受貧血之苦。(示意圖/Pexels)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蔡金宏表示,張姓女子身高159公分,七年前體重78公斤,BMI達30.5且合併三高問題,在他院接受減重手術後,體重雖降至55公斤,但近兩年卻出現嚴重併發症。「病人不但重複發生胃潰瘍、胃出血,還經常嚴重貧血需要到醫院緊急輸血,血色素最低掉到6.7,連平時最愛的潛水活動都無法進行。」

今年七月中,張姓女子因再度貧血而到臺中醫院就醫。蔡金宏主任指出,患者來院時血色素僅有8.7(正常值12),血小板更降至8萬7000(正常值12萬以上)。

蔡金宏主任進行胃繞道手術後修正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後,改善困擾患者多年的營養不良與貧血問題。(圖/臺中醫院)
蔡金宏主任進行胃繞道手術後修正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後,改善困擾患者多年的營養不良與貧血問題。(圖/臺中醫院)

經評估後,醫療團隊為其進行胃繞道修正合併迷走神經截斷手術,透過胃部重新吻合使部分食物經由十二指腸吸收,同時保留減重效果,並以迷走神經部分截斷手術減少胃酸分泌,改善胃潰瘍與出血問題。

根據蔡金宏主任提供的統計資料,相較於體重健康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膝關節炎及痛風的風險達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更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

臺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蔡金宏指出,常見減重手術各有風險,術前應跟醫師討論再做決定。(圖/臺中醫院)

蔡金宏主任進一步說明,腹腔鏡減重手術在台灣已相當成熟,但仍存在風險,最常見的術後併發症包括縮胃手術後的胃食道逆流、胃繞道手術後的胃腸吻合處潰瘍合併出血,以及所有減重手術後可能面臨的腸道吸收不良與體力不足等問題。

臺中醫院醫療團隊近兩年已協助五位病人擺脫減重手術的併發症,其中包括兩例胃食道逆流及三例胃腸吻合不適應的案例,目前均已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本次案例的張姓女子,術後五天即順利出院,目前已能重返正常生活,並開心出國旅遊、重拾潛水興趣。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