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特聘研究員陳玉如團隊與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腫瘤分析聯盟(CPTAC)合作,完成全球首次涵蓋歐美與亞洲多族群的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體研究,發現環境致癌物對全球肺癌患者具有普遍影響,且影響程度因性別而異。

研究分析全球406名個案,證實在不吸菸肺腺癌患者中,發現多環芳香烴(PAHs)與亞硝胺等環境致癌物的突變印記,這並非台灣或亞洲特有,而是全球病患的共通現象。環境因子的影響程度會因性別產生差異,男性較易受空污、菸害等影響,女性則對食品添加物較為敏感。
陳玉如表示,研究團隊發現有名為C2「類晚期」亞型的早期患者,雖然臨床上屬於第一期癌症,但具有與晚期腫瘤高度相似的分子特徵,這類患者的復發與轉移風險極高。這些類晚期患者的影響因子也呈現性別差異,男性患者較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女性患者則多受內在致癌因子影響。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指出,肺癌目前以肺腺癌為主,是健保支出最多的癌症,且女性患者人數已超過男性。他強調,過去認為肺癌主要是「吸進去」造成,但實際上更可能是「吃進去」,這項研究結合臨床資料鎖定高風險患者,將有助於提供更精準的療法並降低復發率。
為了及早發現高風險患者,研究團隊已設計出具有4個關鍵蛋白體位點的血液檢測模組,目前正進行臨床驗證,預計最快2年內可實際應用。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