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排便也可能藏疾病!醫曝「7種便便型態」最危險是它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每個人每天都會上廁所,不過,每天都有便便就代表你身體很健康嗎?對此,黃軒醫師指出,「沒有便秘就是沒有生病」這是錯誤的觀念!

黃軒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便秘,就不用擔心有什麼消化道的疾病,不過,但這是一般民眾常常搞錯的觀念,每天大完便看一眼,才是可以幫助你知道腸道健康的方法,對此,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我們可以把便便的類型分為以下「七種」: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圖/【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專)

黃軒醫師表示,這個分類法不僅可以幫助你了解你的腸道功能,還可以看出你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而不同類型的大便也可能與不同的疾病風險有關,若你的便便持續呈現第一、二、六、七型就應盡快就醫檢查,找出原因並避免嚴重的後果。

黃軒醫師指出,如果排便不頻繁,每周僅4次且排便的都是糊水(第五至第七型),那不是大便順暢,而是可能意味你開始增加了大腸疾病風險。

若你想改善便便型式,也可以參考以下「5方法」解決問題,改善腸道疾病:

  1. 多喝水
    水分可以幫助軟化糞便,使其更容易通過,建議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清水。
  2.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水分,促進腸道蠕動。建議每天攝入25至30克的纖維,可以從水果、蔬菜、全穀類、豆類、堅果等食物中獲得。
  3. 適當運動
    運動可以刺激消化系統的活動,加快食物在腸道中的轉移,建議每天至少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走路、跑步、游泳等。
  4. 調整排便姿勢
    排便時,您可以嘗試蹲姿或在腳下墊一個小凳子,以減少直腸彎曲的程度,讓糞便更容易排出。
  5. 按摩穴道
    好像也有人提出「按摩一些有助於促進排便的穴道」,例如足三里、大橫、氣海等,可以放鬆腸道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改善便秘。

黃軒醫師說到,除了以上的方法外,您還可以嘗試一些例如益生菌、麻仁丸、芒果等,但在使用之前應先向醫生咨詢,以確保這些是安全和有效的。

最後,黃軒醫師提醒,若你的便秘持續超過三個星期,或者伴有嚴重的疼痛、出血、發燒或體重下降等症狀,您應該立即就醫,以排除任何潛在的嚴重問題;另外,若你的大便呈現有異常的顏色改變成黑色、紅色、灰白色,或氣味又超臭持續存在,這時不管是哪種糞便形狀,你也應及時求助醫生,因為這些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徵兆。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臉書粉專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