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中的黏液與益生菌,能夠抵抗胃酸、直達腸道,具有溶解血栓、強健骨骼、保養腸道等多重功效。劉博仁醫師提醒,腎功能不佳者、重症住院患者與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人,應避免食用。

日本人愛吃納豆,也以長壽聞名全球。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解釋,納豆是以黃豆為原料,經過納豆菌(Bacillus subtilis var. natto)發酵製成的食品。製作過程是先將黃豆蒸煮至柔軟,加入納豆菌後保溫發酵約一天,再經冷藏熟成,此時豆子會變得黏稠,並散發出獨特氣味。
據劉博仁指出,納豆會牽絲的黏液含有一種多醣體γ-聚谷氨酸(γ-PGA),這是對腸道有保護作用的天然物質。而納豆菌是一種益生芽孢菌,具有耐高溫、抗胃酸的特性,可幫助平衡腸道菌相、促進排便、提升免疫力。除此之外,納豆還含有四大關鍵營養素。
首先是維生素K2,有助於鈣質回歸骨骼,並保護血管健康。日本研究顯示,常吃納豆者的骨折率較低。其次是納豆激酶(Nattokinase),這是一種強大的酵素,有助於溶解血栓、促進血液循環。

第三是大豆異黃酮,經發酵後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對女性荷爾蒙平衡與提升身體抗氧化能力都有幫助。最後是蛋白質與多醣體,納豆富含的這些成分可以幫助腸道益菌生長,維持免疫平衡。
劉博仁強調,雖然納豆非常健康,但並非人人適合。一般人每日建議食用量為40到50克(約一小盒),不需過量。他特別提醒三類人群應避免食用,或先諮詢醫師意見:服用抗凝血藥(如華法林 Warfarin)的患者,因納豆富含維生素K2,可能干擾藥物作用;腎功能不佳或高鉀血症患者,因納豆含鉀偏高,需注意攝取量;以及免疫力極低、重症住院者,因極少數案例出現納豆菌感染,雖然健康人不用擔心,但免疫抑制族群需特別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