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體型更長壽!研究:大腿圍每增5公分死亡率下降

分享:

過度追求纖瘦體態可能並非健康之道!黃軒醫師指出,根據多項大型研究結果,臀部與大腿的脂肪與肌肉分佈,與代謝健康、心血管風險及壽命密切相關,BMI值介於25到30的微胖體型,反而能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與跌倒的風險。

BMI值介於25到30的微胖體型,反而能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與跌倒的風險。(示意圖/123RF)
BMI值介於25到30的微胖體型,反而能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與跌倒的風險。(示意圖/123RF)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一般人認為的體態缺點,可能正是醫學上的隱藏優勢。他特別提到,擁有較大臀部、粗壯大腿的體型,以及適度微胖的身材,都可能是維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據202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擁有較多臀部脂肪的人通常臀部肌肉也較為發達,這不僅有助於維持身體平衡、降低跌倒風險,更能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推測,這可能與臀部多為皮下脂肪,以及較強的臀部肌肉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有關。醫學研究建議,健康的腰臀比例應維持在男性小於0.9、女性小於0.85的範圍內,若超過1則可能代表健康警訊。

研究指出,擁有較多臀部脂肪的人通常臀部肌肉也較為發達,能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圖/Photo AC)

在大腿圍度方面,研究數據顯示,正常範圍應在46至60公分之間。更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全因死亡率就會隨之下降。黃軒解釋,這是因為強壯的大腿肌肉有助於血糖代謝,可預防糖尿病。

同時,合理的脂肪分佈能降低高血壓與心臟病風險,且較高的骨密度也能預防老年骨折。相反地,研究發現大腿圍過小的人,可能面臨較高的心臟病風險和過早死亡的威脅。

研究發現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全因死亡率就會隨之下降。(圖/Photo AC)

針對微胖體型,研究定義為BMI介於25到30之間,且腰圍不大的體型。特別是在老年族群中,研究發現微胖比過度瘦弱更有利於延年益壽,關鍵在於這類體型通常具備足夠的肌肉量、較小的腰圍,以及良好的營養狀況。

黃軒綜合多項國際研究結果強調:「擁有大屁股意味著更好的胰島素敏感性與跌倒保護力,粗壯的大腿則代表更佳的代謝能力與心血管防護效果。」他提醒,維持健康體態的重點在於注意腰圍與腰臀比例,而非一味追求纖細外表,打造「耐用又長壽」身體的關鍵,在於擁有健康的肌肉量、合理的脂肪分布,並持續保持適度運動與均衡飲食的習慣。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