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對更重要!每天3000至7500步可減緩大腦退化

分享:

走路不僅是單純的移動方式,更是一套複雜的分子訊號工程操作。根據近十年醫學研究發現,不同的走路方式能保護不同器官,而不走路則可能導致全身細胞提前衰退。

快走會增加血流剪力,刺激血管釋放一氧化氮分子,這種物質能讓血管放鬆,防止硬化。(示意圖/Pixabay)

重症醫師黃軒表示,當人開始「快走」時,血管會發生一連串變化。快走會增加血流剪力,刺激血管釋放一氧化氮分子,這種物質能讓血管放鬆,防止硬化。研究顯示,持續快步走八週後,可顯著增加一氧化氮產生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快走還能使心臟負擔平均分散,提升心輸出量、減少動脈阻力,長期讓心臟工作更輕鬆。研究指出,每天走7000至9000步的中年人,總死亡率可下降50%至70%。此外,規律快走也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壞膽固醇、提升好膽固醇,有效控制三高問題。

在護腦方面,黃軒醫師引述2024年發表於《自然醫學》的哈佛老化大腦研究指出,每天走3000至7500步是阻止腦退化的黃金區間。該研究追蹤296名有阿茲海默風險但大腦看似正常的人長達14年,發現走路越規律,腦內tau蛋白累積越慢,認知下降也越慢。

研究發現走路越規律,腦內tau蛋白累積越慢,認知下降也越慢。(示意圖/photo AC)

「如果每天步數為3001至5000步,在有Aβ負荷的中老年人群中,可見tau蛋白累積速率減緩,認知下降速率約減少40%至56%。」黃軒醫師解釋,若步數提升至5001至7500步每天,功能退化速率約減少34%至45%,但超過7501步後,增益開始趨緩。

走路之所以能護腦,是因為運動會啟動大腦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的修復模式,減少tau與amyloid的毒性。同時,走路能增加腦部血流量,提升負責記憶的海馬迴體積和神經新生速度,還能降低全身發炎指標,這些都是阿茲海默的風險因素。

黃軒醫師特別警告,久坐超過8小時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醫學界已將「久坐」列為慢性疾病的黑名單,與抽菸並列。久坐會導致血流停滯、血管僵硬,使死亡率增加20%至40%;降低腦部供血,影響執行功能;打亂胰島素訊號,提高大腸癌、乳癌風險;增加胰島素抗性,提高糖尿病風險。

黃軒醫師建議,護腦走法則是每天3000至7500步,規律比暴走更有效。(示意圖/Pixabay)
黃軒醫師建議,護腦走法則是每天3000至7500步,規律比暴走更有效。(示意圖/Pixabay)

對於如何正確走路,黃軒醫師建議,護心走法是每天快走30分鐘或6000至9000步,以稍微喘但能講話的速度為佳;護腦走法則是每天3000至7500步,規律比暴走更有效;防久坐則是每坐50分鐘,至少起來走2至3分鐘,讓血流重啟。

「走路不只是運動,它是人體的維修工程。心臟靠你快走修血管,大腦靠你規律走清毒蛋白,你的壽命靠你願意多走幾步。」黃軒醫師總結道。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