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迷思破解!醫搖頭:骨密度低非喝牛奶就能解決

分享:

不少民眾認為每天喝牛奶就能補充鈣質、提升骨密度,但效果卻不如預期。陳鈺泓醫師指出,鈣質攝取的「量」固然重要,但「吸收率」才是關鍵,若補鈣時機、飲食搭配錯誤,鈣質可能無法被身體有效利用,骨本依然難以累積。

若補鈣時機、飲食搭配錯誤,鈣質可能無法被身體有效利用,骨本依然難以累積。(圖/鋼鐵爸爸 陳鈺泓醫師 板橋骨科推薦 脊椎專業 骨鬆骨折骨刺 運動傷害

板橋亞東醫院骨科陳鈺泓主治醫師在臉書上發文表示,遇到許多人在門診問「我每天都有喝牛奶,為什麼骨密度還是偏低?」他說明,補鈣應分次進行,早、中、晚三餐各補充一部分,腸道吸收效率更高,也能減輕身體負擔。例如早餐喝豆漿、午餐搭配海帶湯、晚餐以芝麻醬拌青菜,比一次喝下兩杯牛奶更有效。他特別推薦豆製品如傳統豆腐、豆干及毛豆,這些食物不僅含鈣,還富含植物蛋白,適合搭配其他鈣質來源,吸收更穩定。

此外,補鈣時應避開高草酸及高植酸食物,如菠菜、燕麥片或糙米,這些成分易與鈣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影響效果。陳醫師建議,補鈣時段與這些食物錯開,隔餐再食用,並推薦小魚乾、海帶及紫菜等高鈣密度的海藻類食物,體積小且吸收效率高,適合日常飲食中搭配,讓補鈣來源更多元。

陳鈺泓提醒,每日咖啡因攝取不宜超過300至400毫克,約等於兩杯中杯咖啡。(示意圖/Pexels)

咖啡因攝取過量也可能影響鈣質吸收。陳鈺泓提醒,每日咖啡因攝取不宜超過300至400毫克,約等於兩杯中杯咖啡,尤其避免在正餐後立即飲用咖啡、奶茶或濃茶,以免降低鈣質吸收效率。他也提到乳製品如牛奶、優格及起司,因吸收率高,是補鈣的首選來源,若有乳糖不耐症,可選擇低乳糖產品或加鈣植物奶。

最後,陳鈺泓指出,晚間是骨骼修復與重建的重要時段,建議晚餐後或睡前一小時補充鈣質,並搭配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雞蛋,同時適度曬太陽以提升吸收。他也推薦黑芝麻、杏仁及奇亞籽等種子堅果類食物,這些食材不僅含鈣,還提供健康脂肪,有助於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D、K的吸收,是晚間補鈣的理想選擇。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