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不僅是單純的肩膀問題,而可能是全身性免疫代謝失調的警訊。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最新研究顯示,五十肩患者多為40至60歲更年期婦女,體內雌激素大幅下降導致關節發炎。他建議患者若復健效果有限,應考慮加掛婦產科或新陳代謝科,全面調理身體。

王思恒在其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分享了一名50歲女性的案例。這位女性近幾個月來肩膀逐漸僵硬,連日常動作如梳頭髮、扣內衣都變得困難。她原以為只是姿勢不良或拉傷,積極進行復健治療,包括電療與熱敷,但效果卻相當有限。
「以往醫界普遍認為五十肩僅是局部沾黏或發炎問題,但事實可能更為複雜。」王思恒表示,深受五十肩困擾的族群主要是40至60歲的婦女,這絕非巧合。最新醫學研究發現,五十肩實際上反映了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狀態。
王思恒進一步解釋了五十肩與全身健康的關聯。首先,女性在更年期前後,體內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雌激素作為人體天然的抗發炎物質,能有效防止組織纖維化,也就是變硬、沾黏的現象。當這層保護機制消失後,關節囊便容易發炎、疼痛,甚至導致活動受限。
飲食習慣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王思恒指出,過度攝取澱粉與甜食會導致高血糖,不僅增加糖尿病風險,還會產生一種稱為AGEs的有害物質。這種物質會破壞血管健康,使身體處於慢性低度發炎狀態,長期下來最終反映在脆弱的肩膀關節上。

此外,生活型態同樣扮演重要角色。「久坐不動、熬夜睡眠不足、長期承受心理壓力,都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和晝夜節律,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王思恒在文中強調。
對於五十肩患者,王思恒提出了全面性的治療建議。「若久治不癒,或許該換個角度思考,這不僅是復健科的問題,更可能需要新陳代謝科或婦產科的整體調理。」他認為,除了常規的復健治療和注射療法外,患者應正視肩膀疼痛背後的警訊,全面照顧身體健康,而非僅關注肩膀局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