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年人的專利!32歲設計師「手舉不起」罹五十肩

分享:

一名32歲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期熬夜工作,突然出現右手無法抬起、肩膀劇痛症狀,經診斷證實罹患五十肩。醫師指出,現代人久坐、滑手機的生活型態,使五十肩患者年齡層持續下降,不再是中年人的專利。

一名32歲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期熬夜工作,突然出現右手無法抬起、肩膀劇痛症狀,經診斷證實罹患五十肩。(圖/Photo AC)

根據美國醫學資料庫StatPearls(NCBI, 2023)統計,一般人口中約有2%至5%的人會罹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俗稱五十肩。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鄭傑元表示,五十肩成因包含姿勢不良、運動傷害、外傷或手術後遺症等外在因素,以及氣血不足、睡眠不佳、壓力等內在體質因素。

「五十肩在中醫屬於『痹證』範疇,又稱『肩痹』或『漏肩風』。」鄭傑元醫師解釋,這類症狀主要是因外邪入侵及氣血運行受阻所致。他進一步指出,臨床觀察可將五十肩患者分為四大體質類型:風寒阻絡型、氣滯血瘀型、氣血虛弱型及肝腎不足型。

風寒阻絡型多在季節交替或久處冷氣環境後發作;氣滯血瘀型則呈現如刀割般的劇烈疼痛;氣血虛弱型主要表現為肩膀無力及易疲勞;肝腎不足型則較常見於年長者,伴有頭暈耳鳴等症狀。

鄭傑元提到,許多病人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反而造成關節更加僵硬。(示意圖/Pixabay)

「許多病人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反而造成關節更加僵硬。」鄭傑元醫師建議,病患應每天進行5至10分鐘的溫和運動,如鐘擺運動、毛巾操、手指爬牆等,有助於改善關節活動度並預防復發。

針對治療方式,鄭傑元強調中醫採取「辨證論治」原則,依據不同體質類型給予相應治療:風寒型以祛風散寒為主、血瘀型著重活血化瘀、氣虛型則需補氣養血,並搭配針灸及中藥調理。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