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來臨,黃瓜產季到來,這項低熱量的蔬菜不僅可以生食、涼拌,更被視為減重的好幫手。營養師夏子雯指出,黃瓜的減重效果與其所含的特殊成分「丙醇二酸」有關,但每日攝取量仍需注意控制。

根據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說明,黃瓜正式名稱為「胡瓜」,在台灣主要分為大胡瓜和小胡瓜兩種栽培品種,一般所稱的黃瓜多指大黃瓜。小黃瓜原本稱為「花胡瓜」,因為採收時果實底部仍附著凋謝的黃花而得名。
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黃瓜的減重效果主要來自其特有的丙醇二酸成分,研究證實該成分可以抑制醣酵解作用,減少脂肪的形成。她建議,想要透過食用黃瓜來控制體重,最佳時機是將其當作前菜或隨餐食用,特別是在午餐或晚餐時段,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預防脂肪生成。不過,她也提醒每日攝取量應以100公克為限。
北農指出,大黃瓜含有高達90%的水分,不僅口感清脆、含糖量低,更富含維生素A、C與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素。其中的黃瓜酶與維生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柔嫩肌膚的功效,是養顏美容的理想食材。

在挑選方面,北農建議,小黃瓜應選擇瓜體飽滿硬實的,大黃瓜則以青綠色、體型長而圓潤為佳。兩種黃瓜都應該具有重量感,代表水分含量充足。美食節目主持人蔡季芳補充,大黃瓜可分為青皮青肉和青皮白肉兩種,建議選擇水分含量較低、果肉較有脆度的青肉品種。
農糧署提醒,小黃瓜含有維生素C分解酶成分,與其他蔬果一起生食時容易破壞營養,建議簡單汆燙後再冰鎮,可保留脆嫩口感。在保存方面,建議不要清洗,將報紙或廚房紙巾噴濕包妥,置於塑膠袋內冷藏,盡量在一週內食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