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周先生十多年前曾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手術,卻自行中斷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多年。日前出現喘不過氣,延誤多日後就醫,檢查發現其三條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心臟功能僅剩20%,並伴隨肺積水及左心室5公分大的血栓,診斷為重度心臟衰竭。

醫療團隊由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楊凱文醫師及諶大中主任帶領,立即安排手術,放置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穩定循環,後歷經多次手術,最終完成心臟移植,讓他順利出院。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輸出足夠血液,常見症狀包括喘不過氣、下肢水腫及胸悶等。其成因多與冠狀動脈疾病、高血壓、瓣膜問題或心肌病變相關。
楊凱文表示:「病人長期未遵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導致血管逐漸阻塞,引發心肌缺血壞死及心臟衰竭。」若不積極控制,此病可能造成心室擴大、肺積水或血栓生成,血栓脫落更可能引發腦部栓塞或中風等嚴重後果。

由於周先生心臟狀況極為嚴重,醫療團隊先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血栓清除,並以人工補片重建心臟壁,術中同步放置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第二次手術中,為其更換長效型左心室輔助器以利返家等待移植,不料術中發現右心室功能惡化,緊急加裝右心室輔助器,並採開胸延後關閉方式處理出血風險。
待狀況穩定後,第三次手術移除右心室輔助器並閉胸。最終,在醫療、護理及復健團隊的協力下,周先生等到合適心臟捐贈者,由諶大中主任完成移植手術。

楊凱文提醒,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的病人應長期遵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避免血管再狹窄或血栓形成。若出現喘、胸悶、心跳異常或下肢水腫等症狀,應盡早就醫評估心臟功能,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病情惡化。他也指出,雖然心臟移植是最終選項,但現今醫療技術進步,透過輔助器及多專業團隊照護,病人仍有機會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