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引發廣泛討論,鄭麗文以超過五成的得票率勝出,顯示藍軍基層對改變現狀的渴望。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小笠原欣幸指出,鄭麗文的勝選不僅代表世代與路線的轉折,也反映出黨內支持者希望國民黨能更堅定地表達兩岸立場,重拾自信與方向。

在10月18日的主席選舉中,鄭麗文成功擊敗郝龍斌與羅智強,成為新任主席。小笠原分析,鄭麗文陣營運用短影音行銷策略,搭配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其主張,獲得基層支持者的共鳴。她強調國民黨應該展現自信,並以「讓所有台灣人都能驕傲地說『我是中國人』」的主張,強調中華文化的根與歷史認同。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對鄭麗文的當選發出賀電,呼籲國共兩黨深化合作,顯示北京對兩岸對話的期待。小笠原認為,鄭麗文的支持度上升與國民黨內部結構變化密切相關,尤其是黨內多數黨員為65歲以上的長者,他們對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感到憂慮。

展望未來,小笠原指出,鄭麗文的領導風格將直接影響2026地方選舉及2028總統大選。若國民黨能夠整合深藍勢力並吸引中間選民,將形成一個強大的政治聯盟。然而,若過度強調統一議題,可能會與台灣主流民意產生落差,導致困境。
鄭麗文的當選象徵著藍軍試圖以新方式重新出發,未來兩年她是否能帶領國民黨重整旗鼓,將決定2028年台灣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