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駕駛頭痛3個月…吃止痛藥沒效!醫揪鼻竇炎作祟

分享:

一名55歲職業駕駛因頭痛長達三個月,即使服用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症狀。經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醫師診斷,發現是鼻竇炎引發的頭痛,經過適當治療後症狀才獲得改善。

醫院神經內科王星翰醫師說明,「鼻竇頭痛」常見的疼痛位置分散在雙眼上下與鼻腔周邊。(圖/臺中醫院)
醫院神經內科王星翰醫師說明,「鼻竇頭痛」常見的疼痛位置分散在雙眼上下與鼻腔周邊。(圖/臺中醫院)

這位詹姓患者過去有偏頭痛病史,原本服用止痛藥就能改善症狀。但這次頭痛持續超過三個月,即使服藥也無法緩解。今年六月在友人介紹下,他來到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的「慢性頭痛特診」就醫。

詹先生表示,在就醫前三個月曾感冒,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感冒痊癒後卻開始出現頭痛症狀,主要在額頭附近,發作時間不固定。由於工作關係,他一開始選擇服用止痛藥緩解,但停藥後症狀就會復發。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神經內科王星翰醫師指出:「慢性頭痛特診中患者頭痛的原因很多,包括偏頭痛、血管炎、失眠、感冒等,通常都會根據患者病史、發病的症狀與部位來找出頭痛的特性與原因。」經過詳細檢查,醫療團隊透過X光影像發現患者左側鼻竇位置出現腫漲發炎現象,經過抗生素治療後,一周內頭痛明顯緩解,一個月後完全康復。

王星翰醫師說明鼻竇X光影像顯示,患者的鼻竇周邊有腫脹、發炎的現象。(圖/臺中醫院)
王星翰醫師說明鼻竇X光影像顯示,患者的鼻竇周邊有腫脹、發炎的現象。(圖/臺中醫院)

王星翰醫師引述2023年6月《鼻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台灣鼻竇炎發生率約3-6.4%,約有百萬人患者常因鼻塞、鼻涕倒流、臉部脹痛及慢性咳嗽所苦。他解釋,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嗅覺及睡眠品質,青少年患者更可能因注意力不足、缺課而影響學習。

「其實只要配合醫師檢查並治療,鼻竇炎引發的頭痛是可以治療的。」王星翰醫師表示,目前常見的鼻竇炎治療方法包含消炎藥物、鼻腔沖洗及抗生素治療。他也提醒民眾,如有頭痛經治療後仍反覆發作,建議尋求專業神經內科醫師診治,對症下藥,擺脫慢性頭痛困擾。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