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新醫學研究顯示,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不僅與口腔癌有關,更可能大幅提高罹患唾液腺癌的風險。研究發現,感染HPV的民眾罹患唾液腺癌的機率較未感染者高出88%,引發醫界關注。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洪士涵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416名唾液腺癌病人及2080名對照者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唾液腺癌患者中曾感染HPV的比例達10.8%,遠高於對照組的6.2%。即使排除年齡、慢性病、吸菸、飲酒等影響因素,HPV感染仍明顯提高唾液腺癌風險。
洪士涵指出,過去醫界研究多著重於HPV與子宮頸癌、口腔癌的關聯,對唾液腺腫瘤則傾向採取保守治療。這項研究成果為台灣的防癌策略提供新方向,也提醒醫界重新評估頸部、腮腺等區域腫塊的風險評估準則。

為降低感染風險,洪士涵建議民眾應避免在口腔黏膜受傷時進行親密行為,並減少高風險性行為。此外,若發現口腔或頸部出現無痛腫塊,應及早就醫檢查。專家也呼籲,不分性別都應考慮接種HPV疫苗,特別是目前的9價疫苗已涵蓋多種與口咽癌、唾液腺癌相關的病毒型別。
「HPV在歐美引起的頭頸部癌症已成為防疫重點,台灣應儘速提升疫苗覆蓋與風險意識。」洪士涵醫師強調,若能在疾病盛行率飆升前加強防護,未來10至20年將可望有效降低癌症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