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移植病房」3歲童病逝!全台121張病床 高雄僅6張

分享:

南部一名三歲男童去年底確診嚴重型再生不良貧血,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治療,但卻遲遲等不到骨髓移植病房,最後等了半年感染病逝,突顯台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一名三歲男童去年底確診嚴重型再生不良貧血,需要進行骨髓移植治療,但卻遲遲等不到骨髓移植病房,最後等了半年感染病逝。(圖/中天新聞)

由於南部醫院沒有骨髓移植病房,男童必須北上就醫。然而,光是等待轉院就耗時一個半月,到了北部醫院後,又因護理人力不足,即便有空床也無法收治,需要再等待兩個半月才能入住移植病房。不幸的是,男童在等待期間感染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最終不幸病逝。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共有121張骨髓移植病床,其中雙北、桃園地區就占了80張,比例高達66%。相較之下,高雄地區僅有6張病床。每年約有300例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而一名病童從確定要移植到可以住進移植病房,至少需要等待2到3個月。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共有121張骨髓移植病床,其中雙北、桃園地區就占了80張,相較之下,高雄地區僅有6張病床。(圖/中天新聞)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黃建賢也坦言,等到半年實在是太久,如果不是需要那麼嚴格的正壓的情況下,通常醫師會建議患者轉到單人的隔離病房,就可以把這個正壓的病房挪出來。

衛福部雖然斥資百億投入兒童醫療,但重症卻分配到18億元,佔13.7%。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直言,「這個成本是非常高啊,不是一般醫院所能夠承擔。簡單的說,就是醫學中心才會有骨髓移植的病房,不然就是癌症的醫院。」

衛福部表示,未接獲醫院申請增床,也坦言無法判定,男童的病逝是因為病情太嚴重還是與病床不足有直接關聯。讓人感嘆即使現在已具備移植技術,但臨床上仍有病患因等不到移植病床而離世。即使醫院有空病房,也常因護理人力不足而無法收治病患,如何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與人力短缺的問題,成為一大難題。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