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胖到血管全塞、二度心梗險死!靠「腸泌素」逆轉糖胖症

分享:

55歲范先生罹糖尿病多年,體重曾達120公斤、腎功能異常,因工作忙碌常漏服藥,2018年首次心肌梗塞緊急置入支架,去年再次心肌梗塞,半夜胸痛、喘不過氣送急診。

55歲范先生罹糖尿病多年,體重曾達120公斤、腎功能異常,因工作忙碌常漏服藥。(示意圖/Pexels)
55歲范先生罹糖尿病多年,體重曾達120公斤、腎功能異常,因工作忙碌常漏服藥。(示意圖/Pexels)

他痛定思痛,開始規律回診與慢性病治療,透過腸泌素藥物治療,成功降至92公斤,降低心血管風險、改善腎功能,使疾病獲得有效控制,生活品質也顯著提升。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已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的第2名,每年奪走逾2.3萬條性命,換算約每22分鐘就有1人因心臟疾病而致命。

糖胖症增加心腎疾病風險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研發副院長黃群耀表示,45~60歲的中年族群,正好是心肌梗塞的好發年齡,高血糖和肥胖都是影響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台灣約有250萬名糖友,其中有近8成同時合併肥胖,卻僅3成積極減重。

黃群耀提醒,若罹患高血糖合併肥胖的糖胖症(Diabesity),代表代謝系統已失衡,當血壓升高、血管受損容易栓塞,使心臟與腎臟負荷倍增,發生心衰竭、心肌梗塞等風險會激增5倍,罹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倍;糖胖症患者也有更高的失智、截肢與心理疾病風險。

45~60歲的中年族群正好是心肌梗塞的好發年齡,而高血糖和肥胖都是影響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示意圖/pixabay)
45~60歲的中年族群正好是心肌梗塞的好發年齡,而高血糖和肥胖都是影響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示意圖/pixabay)

「血糖及肥胖對健康的威脅遠超過想像。」黃群耀說明,糖胖症除了加重心臟疾病風險,同時也會破壞腎臟血管內壁,損害腎臟功能形成慢性腎臟病,當心臟與腎臟功能的衰退互相影響,並加劇身體的發炎與代謝問題,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黃群耀提到,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最新指引將「血糖與體重控制」與「心腎器官保護」列為兩大治療目標,建議臨床醫師開立處方時,需同時考量血糖、體重及心腎風險,並優先採用具多重效益的治療策略。

腸泌素3種藥物一表比較

超夯減肥藥「腸泌素」是什麼?黃群耀進一步解釋,腸泌素藥物俗稱瘦瘦針,這類藥物原本是糖尿病治療用藥,能有效控制血糖,同時具有抑制食慾、減少熱量攝取與促進減重的效果,是目前能兼顧控糖減重的藥物,包括下列3種:

image
腸泌素藥物俗稱瘦瘦針,包括上述3種。(圖/翻攝自Uho優活健康網
  • GLP-1腸泌素藥物:除了兼顧血糖控制與減重外,還能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包括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風險可下降近3成;同時也有助於延緩腎功能惡化。
  • GLP-1/GIP腸泌素藥物:目前關於心血管的臨床實證文獻仍待正式發表,腎臟保護方面鑿未有相關研究。
  • SGLT2抑制劑:可抑制腎臟葡萄糖再吸收,能同時達到降血糖、減重,並對心臟與腎臟提供保護效果。

「血糖與肥胖會互相影響,皆為傷害心血管、心臟健康的危險因子,但只要能控制體重、就能控制血糖,也能降低傷害器官的風險。」黃群耀補充,減重5%開始就會有健康效益,超過15%甚至有機會逆轉糖尿病與脂肪肝,若能及早介入,選擇合適的藥物,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風險。(Uho優活健康網

文章授權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他胖到血管全塞,二度心梗險死!醫用超夯減肥藥「腸泌素」逆轉糖胖症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