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軍軍官黃征輝昨(1日)在中天政論節目《關鍵時刻》中爆料,經他詢問海軍人士得知,海鯤號海試傳出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讓原訂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的時程出現變數,而行政院長卓榮泰命名的海巡蘇澳艦,在今天辦下水典禮,不免讓外界猜測是否要幫海鯤號的交船風波「滅火」。

海巡蘇澳艦2日上午辦命名暨下水典禮。(圖/中天YT直播畫面)
今天上午正式交船的此艘蘇澳艦,是海巡署600噸級巡防艦建造計劃的第10艘成員,名字是今年1月10由行政院長卓榮泰命名,預計剩餘2艘將於明年完成交船。

海巡蘇澳艦2日上午辦命名暨下水典禮。(圖/中天YT直播畫面)
海巡署艦隊分署表示,這10艘600噸級巡防艦,是以海軍沱江級巡邏艦為基礎,發展出的安平級雙船體巡防救難艦,計畫於2019年啟動,首艘安平艦已於2020年12月交付,其後陸續完成成功艦、淡水艦、旗津艦、八里艦、吉安艦、萬里艦、永康艦及長濱艦的建造。
海鯤號交艦時程延後,前海軍艦長黃征輝驚爆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圖/台船提供)
海巡署艦隊分署說,這艘蘇澳艦600噸級巡防艦具備多項優異性能,包括寬敞的甲板面積、超過45節的最高航速,以及提升至9級的蒲福風力耐受等級。艦上配備高壓水砲及自動扶正艇,可有效執行海上救生救難、越界漁船登檢及驅離等任務,在武器系統方面配備1門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及1門雙管20機砲遙控槍塔,並預留平時─戰時模式轉換所需管線,包括雄二、雄三飛彈發射基座的安裝空間。
但時機非常恰好,日前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11月交船時程「有挑戰性」。前海軍軍官黃征輝也在昨天(1日)在中天政論節目《關鍵時刻》中透露,根據他詢問海軍內部人士得知,海鯤號此次海試傳出冷卻主機的進排水管線「疑似滲漏」,若位於艙內深處,將需要「自上層一路拆到最底層再裝回」,不僅耗時且凸顯艦內管線密集、維修難度高,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原訂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的時程已出現變數。
黃征輝表示,最近「海鯤號」還在港裡停了超過20天未再出海,顯示「技術問題尚未排除」,該潛艦據了解已經第三度維修,而且「整整61天」,依常理若只是系統調整應可在碼頭處理,反覆進塢意味著「結構或關鍵技術遇上難題」,今天上午辦的蘇澳艦命名暨下水典禮,不免讓外界猜測是否想轉移焦點,幫「海鯤號」傳出的交船風波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