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全台各大醫院兒科醫師荒問題,健保署長陳亮妤今(12)日宣布,將調升兒童急重症支付標準,針對兒童一般病床、PICU住院診察費、小兒外科手術及兒童心智科給付進行調整,預計12月中提共擬會審議,最快明年1月實施。

陳亮妤出席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活動時表示,為維護0至6歲兒童照護醫療量能,健保115年已匡列總額249億元,並在9月25日總額協商中與西醫基層、醫院部門達成共識,希望此舉能有助於兒童照護醫事人力留任,提升兒童醫療品質。
針對調升幅度,陳亮妤指出,健保署預計11月底提出具體方案,12月進行共擬會議審議,若會議順利通過,最快明年1月就能實施。據悉,此次調升兒童急重症支付標準,包含一般病床及PICU住院診察費等項目,推估將增加約1.9億元經費,其他包含小兒外科手術、兒童心智科給付,目前也都與專業學會積極研議中。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提出「0至6歲兒童專責醫師」政策,陳亮妤解釋,這主要是醫事司幼兒專責醫師計劃的延伸,將原本0至3歲的範圍擴大至0至6歲。健保署未來將配合醫事司此計畫,共同推動兒童醫療照護品質提升。
石崇良表示,兒童專責醫師制度是希望兒科未來朝向「價值導向支付」發展,讓預算依照健康管理與照護成果分配,「不是看病越多拿越多,而是讓孩子健康也有預算」。該措施將從出生開始媒合健檢、預防保健、塗氟等服務,甚至包括健康習慣養成與肥胖防治,希望將「健康台灣」的精神導入兒童照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