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空軍於11日迎來成立76週年紀念日,在官方發布的週年紀念宣傳片中,一款飛翼隱形無人機「攻擊-11」公開亮相,標誌著該型無人機已正式服役,引發各界關注。這是全球首款正式服役的飛翼隱形無人機。

據《網易新聞》報導,攻擊-11是大陸自主研發的無尾飛翼布局無人機,具備隱形性能優異、續航時間長、攻擊精度高等特點,可執行制空、突擊、壓制、防空等多種作戰任務,堪稱戰場上的「隱形殺手」。
據了解,這是全球首款正式服役的飛翼隱形無人機。大陸在隱形飛翼無人機領域已研發多款型號,其中攻擊-11最具代表性,曾於2019年大陸國慶閱兵首次亮相。近期衛星照片顯示,大陸空軍已在西藏日喀則機場部署該型無人機,證明其在高原適應性改造與複雜環境作戰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

正式服役的攻擊-11與閱兵式上展示的模型有所不同,機頭配備了EOTS(光電瞄準系統),能實現360度全向探測,大幅增強態勢感知能力。這套多光譜複合探測裝置由數塊棱形鍍膜的高精度藍寶石玻璃組成,整合了光電瞄準和光電對抗系統,集成紅外、光學、激光照射等模式,具備高解析度成像、自動追蹤等全套光電火控功能。這意味著現階段攻擊-11更側重對地攻擊,可搭載精確制導彈藥實施多域立體打擊。
攻擊-11無人機的核心任務包括對地精確打擊與情報監視偵察,以及「穿透性制空」作戰。這一概念核心是運用隱形戰略轟炸機、先進電子戰平台、隱形無人機等裝備,突破敵方多層防空防線,深入腹地打擊高價值、高防護的政治或軍事目標。憑藉強大隱形能力,攻擊-11能在敵方密集防空網絡中穿梭,既可單獨執行「斬首」任務,也能與其他裝備協同作戰。

在實際應用中,攻擊-11具備協同作戰能力,能與有人戰機和其他無人機配合。戰時,一個作戰單元可能包括1架殲-16、殲-20或殲-35戰機和2至3架攻擊-11/21隱形無人機組成的作戰編隊。戰鬥機位於敵防空系統火力範圍外作為指揮機,為攻擊-11提供戰場態勢引導。攻擊-11則深入敵防空區打擊高價值目標。這種「隱形戰鬥機/無人機協同+高空廣域偵察+低空隱身突防」組合,能構建覆蓋全域、實時響應的偵察打擊網路,使敵方難以隱藏兵力部署和裝備調動,徹底失去戰場主動權。不僅前線防禦會陷入高危狀態,就連遠離戰區的後方補給樞紐、彈藥庫等關鍵設施也將失去「安全屏障」,傳統的縱深防禦體系將面臨失效風險。

攻擊-11的部署體現了大陸空中作戰力量從「平台對抗」轉向「體系對抗」的轉型,不再依賴單一裝備的性能,而是不同裝備間的協同聯動。大陸空軍的體系化作戰能力帶來的不僅是單一裝備的技術壓制,更是作戰理念與戰術體系的代際優勢。攻擊-11的服役標誌著大陸在這一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