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指出,許多長者因牙口不佳而放棄食用某些蔬菜和肉類,可能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增加健康風險。不過,透過適當的食材挑選和烹調方式調整,像是將不易煮爛的蔬菜冷凍處理,或是以鳳梨汁軟化肉質,就能幫助長輩維持均衡飲食,攝取充足營養。

國民健康署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長輩常因牙齒咀嚼功能退化,難以食用粗纖維蔬菜或質地較硬的肉類。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可以優先選擇容易煮軟的蔬菜,例如菠菜、莧菜等葉菜類,或是經過長時間燉煮後會變軟的大黃瓜、冬瓜、白蘿蔔等食材。
對於不易煮爛、纖維較粗的蔬菜,國民健康署提供特別的處理方法。以芹菜、白花椰菜、綠花椰菜及粗莖梗類蔬菜為例,可先將其洗淨切塊,放入冰箱冷凍1至3天,之後直接烹煮,即可讓食材變得更加軟嫩易咬。

在蛋白質的攝取方面,國民健康署建議優先選擇質地較軟的食材,如豆製品、魚貝類及雞蛋等,可製作成鮮魚湯、嫩豆腐煲或蒸蛋等容易入口的料理。至於較難咀嚼的豬肉、牛肉,則可在料理前先去除筋膜,使用肉錘拍打使肉質變薄變軟,或是利用新鮮鳳梨汁進行醃漬,藉由天然酵素軟化肉質。
董氏基金會對此議題也提出專業建議,指出許多照顧者為求方便,往往將食物煮得過於軟爛或打成流質,反而破壞食物的色香味形,導致長輩食慾降低。
董氏基金會警告,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可能造成長輩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甚至加速身體衰弱,提高疾病發生率。該基金會建議,可以透過添加辛香料提升香氣,或是運用醃漬、燉煮等烹調方式軟化食材,並將食物切絲或適度攪碎,既保有食物原味,又能讓長輩方便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