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抽筋是許多人常見的不適,但背後可能隱藏致命風險。美國百萬網紅家庭醫師肯.貝瑞(Ken Berry)指出,腿抽筋可能由飲食問題到嚴重疾病如癌症引起,呼籲民眾若症狀持續或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

肯.貝瑞在社群平台「Ken D Berry MD」發布影片,探討腿部抽筋的七大成因及對應方法,影片吸引超過五百萬人次觀看。他表示,許多人誤以為抽筋只是日常小事,但其實原因從輕微到危險都有,特別是罕見但致命的病因不容忽視。
他首先提到,飲食中鹽分不足是常見原因之一。雖然醫界過去提倡少鹽飲食以保護心臟,但過度限制鹽分可能加劇抽筋問題。他建議民眾選擇天然來源的鹽,避免加工或污染來源,以滿足人體對鹽的需求。
此外,電解質失衡也是導致抽筋的重要因素。肯.貝瑞說明,現代人常缺乏鎂、鉀和鈣,若這些元素不足,肌肉無法正常運作。他推薦多攝取深色蔬菜、帶骨小魚如沙丁魚,以及富含花生四烯酸的紅肉和海鮮,幫助改善肌肉功能。
另一個常見原因是肌肉過度使用。對於平時缺乏運動的人,若突然進行長時間或高強度活動,隔天可能出現抽筋。他提醒,規律運動能讓肌肉適應負荷,從而減少這類不適的發生。
藥物副作用也不容忽視。肯.貝瑞指出,降膽固醇藥物如史他汀類(Statin)、骨質疏鬆治療藥物、雌激素藥物及部分抗生素等,都可能引發肌肉疼痛或抽筋。他建議,若懷疑藥物是原因,應與醫師溝通調整劑量或尋找替代方案,切勿擅自停藥。
更嚴重的成因則包括腿部深靜脈血栓(DVT)。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單側腿部持續抽筋,尤其走路時加劇。若不處理,可能導致肺栓塞等危險後果。他呼籲,若出現單側反覆抽筋,應立即就醫進行靜脈超音波檢查。

腿部動脈阻塞也是潛在風險之一,特別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吸菸者或高血壓患者。血流不暢會導致肌肉缺血,進而引發抽筋,嚴重時甚至可能增加截肢風險。肯.貝瑞表示,醫師可透過踝肱指數(ABI)或血管影像檢查來評估狀況。
最罕見但最危險的成因則與癌症、肝硬化或自體免疫疾病有關。這些疾病可能干擾電解質代謝,進而導致抽筋。此外,腰椎狹窄也可能引發腿部痙攣。他強調,若排除其他常見原因後仍持續抽筋,務必尋求醫療協助以釐清病因。
最後,肯.貝瑞建議,若腿抽筋反覆發生或伴隨腫脹、單側疼痛等症狀,應提高警覺,透過抽血、超音波或影像學檢查確認原因。日常生活中,則可從均衡飲食、補充電解質及適度運動著手,減少抽筋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