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的能源政策導致不穩定的電力供應 台灣亟需解方

分享:

文/孫家瑞(職業:資深金融從業人員)

2008年,馬政府就任後,面對油電雙漲的壓力,罵聲四起。當時的在野黨利用此點羞辱馬政府。然而,換黨執政後,油電凍漲的政策最終導致台電面臨破產的邊緣,而且錯誤的能源政策轉型規劃,讓台灣整體負擔加重。

台灣能源轉型面臨挑戰,目前亟需穩定供應能源之策略(圖/freepik)

眾所周知台獨、反核電等一直是民進黨的主要理念,也是它有別於國民黨的特色。但在過去7年的執政歷程中,民進黨的這些理想還存在嗎?特別是在2025非核家園計畫可能無法如期完成的情境下,賴清德宣示承襲國民黨的中華民國論述,這些都無疑打臉民進黨長久以來的堅持。

台灣目前的能源轉型面臨許多挑戰:而綠色能源的缺口仍然巨大,不穩定的發電讓台灣能源供應出現問題,為了發展綠能,結果綠能拉不起來,拉起來的是民進黨相關人士投資綠能事業發財,綠能發電,變成綠能發財,又因為近期的烏俄戰爭導致油價和全球能源價格飆升,這使得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受到巨大衝擊。預估,到今年底,台電可能累積近4000億元的虧損,幾乎接近其資本額的4800億元,台電破產之際,蔡政府想的還是如何話術民眾騙選票。

這樣的情境讓人擔心,如果台電真的走到破產的地步,那麼這筆巨額債務可能需要全體台灣民眾來承擔,電力是國家特殊獨佔的管制產業,一但破產將會造成台灣民生經濟的動盪。

回顧這些年,執政黨為了突顯其與國民黨的不同,以及為了迎合選民,一直採取了一系列短視和不切實際的政策。尤其是在能源政策上,它對人民提出了許多承諾,如「不調電價」、「不會缺電」和「廢核家園」。但這些承諾似乎只是空話,沒有具體的行動計畫和策略,非核家園的代價就是,綠能發電,綠能發財,背後隱藏各種貪腐弊案,但台灣能源供應非常不穩定。
對於能源供應的穩定策略,我認為應該是先讓民用天然氣廠穩定供電給工業用電,加上穩定的核能發電做輔助,兩者的穩定度與對空氣污染的程度較低,不然依據民進黨的策略就是,綠能發電不穩就是火力全開燃煤機組,用民眾的肺發電,嚐到的苦果就是台灣淨零碳排轉型國際評比吊車尾。

而對於各種突發狀況與質疑,政府似乎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諉責任,如「停電怪動物」和「漲價怪戰爭」。這種做法既不負責任,也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總的來說,台灣的能源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油電價格的波動,更大的問題是政府的策略和決策。從台電的困境到2025非核家園計畫的不確定性,都反映出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短視和善變。希望政府能夠正視問題,制定長遠和可行的策略,以確保台灣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穩定轉型才是世界潮流趨勢。

本文為讀者投稿並授權刊登,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