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照X光「屎積滿胸部」 醫嘆:沉迷3C造成!

分享:

高雄一名11歲男童因嘴唇嚴重發紫、手腳冰冷且狂冒冷汗被緊急送醫,醫師檢查後發現竟是嚴重便秘所致,X光顯示積糞已堆積至接近胸部位置。阮綜合醫院急診兒科主治醫師蕭宇超表示,近期急診出現多例兒童便秘案例,這名小五男童就是其中之一,經過灌腸治療後,男童解出大量糞便,症狀也隨即緩解。

高雄一名11歲男童嚴重便秘,X光顯示積糞已堆積至接近胸部位置,醫師認為跟沉迷3C有關。(圖/Photo AC)
高雄一名11歲男童嚴重便秘,X光顯示積糞已堆積至接近胸部位置,醫師認為跟沉迷3C有關。(圖/Photo AC)

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男童母親表示,兒子有在廁所邊大便邊玩手機的習慣,每次都是被家長責罵才會匆忙沖馬桶離開廁所,家長也不清楚孩子是否有排便或排便是否完全。蕭醫師分享,另一個案例是一名6歲女童,因腹部劇痛且明顯脹大被送到急診,X光檢查後同樣發現腹中有大量糞便。女童母親表示,女兒可能因剛上小學還未適應上課節奏,即使有便意也忍著不去廁所,甚至連幾天沒排便都記不清楚。

蕭宇超醫師解釋,小兒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生理結構與疾病問題後,因排便習慣、飲食習慣或心理因素造成的便秘。當孩童一個月內每週排便少於3次,且伴隨腹脹、解便疼痛或糞便過硬等症狀,就可判定為便秘。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孩童添加副食品階段、如廁訓練階段、開始上學或轉換新環境時期。

針對兒童便秘的改善,蕭醫師建議主要透過飲食調整,增加纖維質和水分攝取、腹部按摩、鼓勵運動及建立固定排便習慣。情況嚴重時,應遵醫囑使用口服藥物、軟便劑或栓劑治療,只有在糞便卡住肛門口且伴隨嚴重腹痛時才考慮灌腸。他特別提醒家長不宜常用藥房購買的浣腸或甘油球為孩子灌腸,因長期依賴會降低腸道自主蠕動能力,也可能造成肛門損傷,尤其幼兒肛門和直腸非常脆弱,自行處理容易造成傷害。

家長要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利用餐後胃結腸反射、便意升高時上廁所,並避免在廁所玩手機或看書。(示意圖/Pixabay)
家長要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利用餐後胃結腸反射、便意升高時上廁所,並避免在廁所玩手機或看書。(示意圖/Pixabay)

關於日常預防,蕭醫師建議幼兒每天應喝1000至1500c.c.的水分,小學生則需1500至2000c.c.;蔬果方面,每餐應攝取約1至2個拳頭的份量。家長也要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利用餐後胃結腸反射、便意升高時上廁所,並避免在廁所玩手機或看書,每次如廁時間控制在5至10分鐘內,以免因血液循環不良而長痔瘡。

對於因環境不適應而排斥在學校上廁所的孩子,蕭醫師建議在家中固定時間讓孩子坐馬桶,即使沒有排便也能培養習慣。當孩子順利排便時,家長應立即給予鼓勵,但避免過度強調或催促,盡量減輕孩子的壓力和恐懼感。

蕭醫師強調,長期便秘會導致食慾不佳,嚴重時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遲滯。便秘通常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除了藥物治療至少需1至3個月外,更需同步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若症狀持續無改善,出現生長遲滯、體重減輕或偏輕、腹脹、神經學反射異常等情形,家長應尋求醫師檢查評估,以排除器質性問題。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