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喝雄黃酒?源於白蛇傳的一場誤會 衛福部示警「會中毒!」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今天(10日)迎來端午節,大陸傳統習俗通常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以辟邪除蟲,但根據衛福部的說法,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加熱後會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兩者皆是有毒之化學成分,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建議端午節不要喝雄黃酒。

大陸傳統習俗通常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以辟邪除蟲。(圖/翻攝自新華網)

衛福部過去曾發新聞稿指出,雖然中國傳統習俗通常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以辟邪除蟲,但依據現代知識,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經加熱後會被氧化為劇毒成分三氧化二砷(As2O3),兩者皆是有毒之化學成分,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輕者引起上吐下瀉,嚴重可危害神經細胞,並可引起肝、腎、脾及心肌等實質器官的脂肪變性和壞死。因此,建議端午節不要喝雄黃酒。

透過故宮最新推出的特展「端陽時節」,也可以發現古人在端午節會隨身配戴「雄黃」,但不是直接拿來喝。例如長5.6公分、寬4.3公分的橢圓形雄黃石佩,「色紅近珊瑚。外壁以花葉紋為地,刻二並排如意雲紋外廓、蝙蝠、福山壽海為飾。古人認為配戴雄黃石,可以驅除蚊蟲邪毒,以保護自身。」

清 雄黃石佩。(圖/翻攝自國家文化記憶庫2.0)

事實上,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人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也符合上述配戴「雄黃」的做法。

因此若探究端午節喝雄黃酒的說法,最早恐是源自《白蛇傳》的故事,當中法海和尚要求許仙誘騙變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喝下雄黃酒,目的是為了傷害蛇精,使其失去法力、現出原形,可不是喝身體健康的,因此端午節喝雄黃酒以辟邪除蟲的錯誤觀念恐是源於一場天大的誤會。(文/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