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市長任內涉及京華城案,遭北檢依貪污治罪條例違背職務收賄、圖利起訴,至今仍被收押禁見在台北看守所。對此,一向力挺柯文哲的精神科名醫沈政男提出起訴書中的8點謬誤,並提出前市長郝龍斌和馬英九任內的2個案件,北檢卻是連提都不敢提,強調京華城案就是柯市府任內一個合法的行政裁量,就只是便民,絕非圖利。

沈政男昨(15)日在臉書發文提到,自己有把京華城案的起訴書完整版看了一下,目前大家都認為收賄罪不會成立,這部分就先不講,只談圖利罪。自己曾說過,「一粒米煮成一鍋粥,這粒米就是1500小沈」,就因北檢用收賄眼光來看待京華城案,而看成了圖利,實際上徹頭徹尾就是一個便民的行政裁量。
京華城案的本質是商人從頭到尾爭取了幾十年,就是希望保有12萬坪的樓地板面積,不是要變成20萬、30萬坪,就只是希望以前賣麵,現在生意不好,想改成賣飯,還是能保有同樣店面大小。這樣就可以把一個前首都市長抓去關好幾個月,求刑十幾年?說是圖利100多億,嗯,那有很多嗎?需要為了這事情在那邊舉國翻攪半天啊?股市起伏一個小數點,都不只這樣了。
沈政男指出,自己是一個沒念過法律系的人,看完這份起訴書後,都能舉出這其中的8個誇張謬誤,分別包括柯文哲行政決策對都委會決議有影響力、容積獎勵功能、北市府成為一言堂、準用都更條例、容積獎勵只有都更、土管條例、大眾捷運3種方式、以都計法24條給予容積獎勵只有京華城案、柯文哲明知京華城案不屬於都更卻違法使用都更條例的容積獎勵和邵琇珮已經認了圖利罪。
沈政男提到,六都中除了台北市以外,其餘五都都有在都市計畫施行細則寫明,土管條例是一個通則,而細部計畫是個案,而且是最新的狀況,絕非如監察院糾正文所講,「土管條例是細部計畫的上位法規」。台北市因為修法怠惰,沒有把都市計畫自治條例修清楚,但依據內政部的命令,就是必須如此做。證據就是,郝龍斌時代所進行的「台北好好看」政策,都是經由細部計畫創設容積獎勵,然後在都委會審議裡通過,至少有5個方案都不是都更,但也給予容積獎勵。
另外,「以都計法24條給予容積獎勵只有京華城案」,東方文華的都市計畫案,北檢顯然就沒去看,此案是馬英九年代通過,以都計法24條創設了好多容積獎勵,當時也引發台北市議員質疑圖利,但因為那時沒有藍綠政治惡鬥,馬英九就沒有被關起來。
沈政男要問,如果柯市長要違法圖利,直接命令大家適用都更條例就好,何須走都計法24條?總之,京華城原本有12萬坪樓地板,後來生意不好,想改建,郝市府認為那是過去式,只給6萬坪,後來被監察院糾正,成了8萬坪,到了柯市府,走都計法24條成了9萬坪,再加上商人花錢買樓地板,而回復了原本的12萬坪。
沈政男認為,過猶不及,柯市府給9萬坪是圖利商人,而郝市府只給5萬坪,拗了民眾,就是好棒棒?刑法只有圖利罪,怎麼沒有損利罪啊?我說圖利罪是惡法,道理在此,根本就是讓司法去干擾行政。

事實上不管給6萬坪,還是9萬坪,都是行政裁量,差別在於一個是自保,另一個是便民。最後沈政男總結,京華城案,根本就是柯市府一個合法的行政裁量,就只是便民,絕非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