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陷阱!吃素不等於健康 茄子吸油熱量直逼炸雞

分享:

不少人選擇素食以追求健康或減重,但事實上,素食並不總是清淡低脂。黃軒醫師提醒,某些蔬菜結構容易吸收大量油脂,熱量不容小覷,甚至可能超過速食炸雞,而加工素食產品更是隱藏的脂肪來源。

茄子因其多孔特性,一盤200公克的炒茄子可能吸收高達30公克的油脂。(示意圖/Pexels)
茄子因其多孔特性,一盤200公克的炒茄子可能吸收高達30公克的油脂。(示意圖/Pexels)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上分享,現代飲食中素食常隱藏高油陷阱,對腰圍、血糖和膽固醇造成潛在威脅。他提到,有些蔬菜天生容易吸油,例如茄子因其多孔特性,一盤200公克的炒茄子可能吸收高達30公克的油脂;菇類如香菇或杏鮑菇,烹調後雖不顯油膩,但實際油分不少;葉菜類如油麥菜,表面容易附著油脂,一盤清炒就可能含有近20公克脂肪。

此外,黃軒指出,加工素食產品的油脂含量同樣令人擔憂。素肉或素雞塊多以植物油和澱粉製成,油炸後脂肪含量不亞於速食炸雞,而油豆腐、素香腸等產品熱量也偏高。若再以重口味方式烹調,如糖醋或麻辣,熱量更會成倍增加。

黃軒表示,過量使用植物油或飽和脂肪,同樣會提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率。(圖/Photo AC)

談及健康風險,黃軒表示,過量使用植物油或飽和脂肪,同樣會提升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率,尤其是椰子油和棕櫚油不宜頻繁使用,特別是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他補充,高油素食對膽固醇和體重的影響,與高脂葷食並無太大差別,若再搭配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血糖問題也可能隨之而來。

為避免素食變成健康負擔,黃軒提出幾項減油建議。他提到,茄子可先水煮再快炒以減少吸油;豆製品選擇清蒸或滷製,保留營養又少油;火鍋湯底可改用番茄或菌菇湯,避免麻辣口味;烹飪時使用噴油壺控制油量;此外,應減少重油二次加工的料理方式,如避免炸後再掛醬的做法,以免油脂與糖分雙重累積。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