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日前公布今年上半年藥物濫用統計資料,其中安非他命占45.4%最多,創近6年新高。專家籲應釐清究竟是使用人數增加,或因併用新興物質等其他因素導致就醫比例增加。

刑事局毒品查緝中心副大隊長鄭偉豪則強調:「重點在於實際的人數與件數。」以查緝端來說,民國109年至今,安非他命的查獲量下降明顯,且是每年都下降,109年查獲3萬3985人次,去年降到2萬2313人次,今年統計到8月,目前1萬5122人次,初步研判今年一整年應會比去年更低。
鄭偉豪告訴中央社記者,醫療院所通報的人次部分也是一樣,109年1萬290人次,到了113年4363人次,今年上半年通報是2636人次,剩下半年時間,以現在的曲線來評估,全年可能落在4000多到5000多人次左右。
食藥署日前公布最新台灣地區醫療院所通報藥物濫用者使用藥物統計,今年1到6月間,安非他命與甲基安非他命濫用案件共2636人次、占45.4%最多,其次為海洛因2392人次、占41.2%。
甲基安非他命是安非他命的一種衍生物,均屬中樞神經興奮劑。根據統計,過去10年來,安非他命與甲基安非他命占比以民國107年46%最高、118年45.5%居次,109至113年間在40.4%到42.6%之間上下起伏,111年35.6%降到最低,接著又開始逐步攀升。
對於安非他命占比創下109年以來新高,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根據北榮與急診醫學會、台大及高醫過去幾年針對因為疑似藥物濫用,特別是新興濫用物質,至急診就醫的病人進行尿液檢驗,結果也是發現安非他命與甲基安非他命的個案數最多。
他推測可能原因是中毒者通常症狀會比較明顯,如發燒、躁動不安、抽搐、意識混亂或昏迷等,因此就醫者可能較多。此外,安非他命以往時有在國內自製案例,價格相較海洛因低了不少,雖然成癮性低於海洛因,使用人數可能較海洛因來得多。
「政府應釐清占比增加背後原因。」楊振昌呼籲,如果是使用人數增加,代表針對此類物質的來源管控措施有待改善;若是因為就醫比例增加,則須瞭解此類物質近年來的使用方式是否可能改變,譬如與新興濫用物質併用,導致中毒症狀加重,就醫比例升高。
他建議應加強走私毒品及國內自製毒品的查緝,並追蹤可能被用於製毒原料動向是否有異常情況,同時加強對部分網路如國外暗網販售毒品的管控、針對較高用藥風險場所查緝等。他並提醒,預防還是最重要的減毒措施,特別是教育,但因短時間內不易看成效,以致於常被忽視。
鄭偉豪解釋,毒品有其趨勢,占比可能會受到查緝專案或不同毒品的流行而起伏,單看半年統計恐還不足以看出整年走向;海洛因、安非他命等「老牌毒品」隨著施用人口減少、警方不斷強力查緝與管制等因素影響,市場逐漸萎縮,目前打擊重點已逐漸轉向新興毒品這塊。

他談到「毒品新生人口」是一個重要指標,即第一次有毒品前科的人,可以呈現一個國家吸食毒品人口有沒有越來越多。鄭偉豪坦言,新興毒品的新生人口確實有增加,毒梟把吸食變得更簡單、更容易隱匿,不像以前吸毒需要工具,一看就是毒品。
鄭偉豪舉例如偽裝成咖啡包、茶包,用喝的就可以達到吸食的目的,還有彩虹菸等,跟抽菸一樣,直接抽即可,另外就是電子煙,把吸食這個動作變簡單,目的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吸食。
警方雙管齊下來打擊毒品:減少吸食毒品人口並有效管控,加強查緝供給端,也就是所謂的藥頭。鄭偉豪點名真正的壞人是藥頭,透過賣毒品賺錢,讓人陷入毒癮,所以現行毒品政策不會把吸食者當作犯人,而是深陷在藥物濫用狀況的病人。
此外,警方科技中心有特別偵查部門、潛伏小組,針對暗網在內等網路犯罪持續加強查緝。鄭偉豪說,最重要的還是從源頭減害,因此與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合作,只要發現從事非法網站,立刻報請TWNIC停止解析、下架,讓民眾不會一打開手機就能接觸到毒品資訊。
文章授權轉載自《中央社》上半年安非他命濫用通報 占45.4%創近6年新高
《中天關心您|少一份毒品、多一份健康!珍惜生命請遠離毒品》
《中天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