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於6日深夜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重創中南部多個縣市,造成多處光電設施受損,台南、高雄、屏東等多地沿岸地區出現太陽能模組殘骸,甚至在距離嘉義布袋外海30海浬的澎湖林投沙灘,也在8日發現模組浮具,引發外界對環境污染的疑慮。

針對民眾關切的環境議題,作家「漂浪島嶼」於今(15)日凌晨在臉書發文指出,不論光電板是否有毒,一旦成為廢棄物並進入農地、海岸、水域等區域,就已造成環境破壞。他建議應比照開發案進行環評,透過科學證據驗證,避免各說各話的情況發生。
對於廢棄光電板的潛在危害,「漂浪島嶼」特別提醒,若未能完全清理乾淨,碎裂的金屬、玻璃、塑膠可能形成細小微粒,加重現今土壤、海洋的微粒污染問題,一旦進入食物鏈,將對健康造成影響。
「漂浪島嶼」強調,即使光電板無毒,也不能直接棄置於自然環境中。他呼籲政府應加速清理工作,並對清理後的殘留物進行檢核調查,以避免廢棄光電板產生的微粒對環境造成危害。
針對外界擔憂的養殖魚食安問題,事實查核中心於10日進行查證,指出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為矽晶太陽能板,在使用前須經過安全、抗腐蝕檢測,產生毒性風險極低。即使太陽能板受損泡水,短期內也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危害,因此「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的說法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