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2歲的王姓老翁因長期洗腎,導致四年前植入的人工主動脈瓣膜出現快速鈣化及狹窄症狀,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評估後,採用微創「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完成「瓣中瓣」手術,讓患者重獲新生。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需從胸部切開、切除病變瓣膜後再縫上人工瓣膜的方式,TAVI手術僅需透過導管從股動脈、胸部或頸部,將人工瓣膜送入心臟取代病變瓣膜,能讓血液重新順暢流動。
該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指出,王姓患者因長期洗腎,導致先前植入的人工瓣膜快速鈣化,再度出現狹窄症狀,不僅出現胸悶、喘促,連走路到巷口都感到吃力疲倦。加上患者本身還有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多重疾病,且曾接受心臟節律器植入,這些因素都使手術風險大幅提升,不適合進行第二次開胸手術。
經過心臟內外科、麻醉科等團隊整合討論後,決定採用TAVI術式,在原有瓣膜內植入新的人工瓣膜。手術過程雖然比一般植入更具挑戰性,但在全程高階影像導航設備協助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成功將新瓣膜定位並擴張,恢復心臟正常血流,患者術後三天即順利出院。
劉殷佐強調,TAVI手術最大優勢在於傷口小、恢復快,特別適合高齡、身體虛弱或不適合再度開胸的患者。雖然手術費用高達上百萬元,但符合健保規範的患者可申請補助,大幅減輕經濟負擔。
王宇澄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心臟老化疾病之一,一旦瓣膜出現鈣化、開合不全,將導致血液流出受阻,使心臟需要更大力氣才能將血液打出,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心臟肥厚、衰竭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