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在求偶焦慮的惡性循環中?心理師指6原因、4影響、4招助改善

分享:
0:00
volume_up

圖、文/今健康

穩定的感情是常是人人所嚮往,不過有些人會因為過度期待而出現「求偶焦慮」,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薛媛云提醒,若沒有了解原因、無法平息,恐怕除了心理不平靜之外,也可能使自己不斷在求偶焦慮的惡性循環當中。

薛媛云心理師指出,求偶焦慮原因繁多,大致而言常見受到年齡侷限、社會壓力、成人分離焦慮、期待懸空、缺乏溫暖、自我缺乏等影響,這些也可能環環相扣。另也有可能為其他原因,如有焦慮建議可尋專業心理諮商協助。

  • 年齡侷限:如婚姻、生子等目的性,現代男性多少還是會受傳宗接代的價值觀影響,因此也比女性較來得多,通常在40歲左右。女性則因女權意識抬頭相對較少,但仍會受卵巢逐年老化、欲早生子影響,約在35歲前後。
  • 社會壓力:非自己而生,而是出源自於社會,例如常有的謬思「到這年齡還沒結婚是不是哪裡有問題」,事實上也多的是因為自己非常清楚想要什麼樣的對象,不願矇著眼和不適合的人繼續在一起。以及親友常問的「你什麼時候結婚?」等。
  • 分離焦慮:有些人會有求偶焦慮,是出自於成人分離焦慮,因為離開一段關係、生活失去重心等因素而感到恐慌,更加渴求能夠陪伴的伴侶出現。而這兩點可能同時存在。
  • 期待懸空:有些求偶焦慮者,會是了解自己的優點,但害怕自己的理想對象根本不存在,期待懸在心上,對感情的期待演變成壓力產生求偶焦慮。
  • 缺乏溫暖:自小父母離異、家庭失和、家庭缺乏愛的族群,往往會出現「有適合的伴侶人生才是完整的」的想法,又或甚至認為要結婚、生子人生才圓滿。也有可能是為了補足小時候的缺憾。這類型求偶焦慮也會特別明顯。
  • 自我缺乏:有時求偶焦慮也可能是出於自我價值缺乏,自我價值是建立在他人身上,有意無意中希望能有個能夠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對象,可包括彰顯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弱點等。例如自許是個優質對象,需要有個另一伴才能表現出這一面。或是自視平凡,期待有個權高位重的人在身邊。

#薛媛云 #求偶焦慮 #分離焦慮 #成人分離焦慮 #感情 #婚姻

求偶焦慮雖是對感情的期待,雖每人各有需求不論好壞,但薛媛云心理師提醒,這份期待若過度放大,恐怕也會造成許多問題不斷發生,除了生理影響,也包括了仇視言論、一再翻船、破壞感情等。

  • 生理影響:在生理上的影響可如失眠、頭痛、自律神經失調、胃口不佳等,而胃口不佳也可能使得營養缺乏,身體健康亮起紅燈。憔悴也讓自己失去光彩。
  • 仇視言論:過度期待反而看外界不順眼,出現仇視言論,使得自己難以進入關係。例如看到情侶就不開心,或是看到背名牌背包就認為是拜金女/男,使得自己即便無意也呈現負能量過大、愛抱怨、沒禮貌的樣貌,也難以受到喜愛。
  • 一再翻船:因求偶焦慮而沒有審慎選擇適合的對象、沒有很喜歡也硬是在一起、太急著找個對象,結果因感情觀、價值觀不同等因素再次分開,又再次陷入求偶焦慮。
  • 破壞感情:心理的課題還在,可能遇到適合的對象卻因此錯過。例如內心的寂寞而沒有界線觀念,有對象依舊無意間到處釋放機會,使得適合的對象無法信任。又或是常見渴求關注造成壓力「你到底愛不愛我?」、「你為什麼以讀不回?」等。

#薛媛云 #求偶焦慮 #分離焦慮 #成人分離焦慮 #感情 #婚姻

想要穩定的感情,可以期待,但不宜讓求偶焦慮持續存在。薛媛云心理師建議,可依4種方法逐一釐清,探索並找回原本的自己,等待適合的人出現。

  • 釐清原因:這份渴求是源自於何處?是否真的必須?還是只是想要?兩者意義不同,或許便能理解「有的話很好,但沒有也還好。」或「想想其實也還好」,焦慮感也就不會那麼重。
  • 追尋自我:自己的快樂不需他人給予、也不用放在他人身上,建立自我認同。可如戶外活動、藝術創作等,也包括不影響生活的耍廢等,較不被社會普遍認同的事。也可將自我認同建立於世界,例如對於環保的淨灘、幫助人的教會服事、協助他人的志工等。
  • 理想清單:建議可列理想清單,可包含外表、價值觀、感情觀等都可以列出,再從中觀察哪些是必須要有,並問自己為什麼,哪個才是最重要的,再隨時間逐步調整。了解適合自己的人,一邊追尋自我,一邊等待這樣的人出現,避免自己心急而擇偶失誤。
  • 避免麻痺:許多人會為了避免焦慮而讓自己不斷忙碌,或是認為在忙碌中沒有焦慮代表心裡已經平靜,雖然確實有可能,但往往只是麻痺自己,等到忙碌解除,焦慮  感可能又會捲土重來,又或者得持續一直忙碌下去。因此還是會鼓勵應有自己確實喜歡並享受其中的事物。

#薛媛云 #求偶焦慮 #分離焦慮 #成人分離焦慮 #感情 #婚姻

《延伸閱讀》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