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就能補充維生素D?醫生揭只有「關鍵時段」才有用

分享:

記者陳書璿/綜合報導

先前曾針對國民營養調查(2017~2020),國人平均最為缺乏的營養素共有4種,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D、鈣質及維生素E。而維生素D除了透過食物或保健食品補充,也可曬太陽,但醫師提醒,只有12點至14點的陽光波長,才能轉換為維生素D,但這時段曬久不只變黑,還可能有皮膚癌的危機,建議一次15至20分鐘即可。

外科醫師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提到,想靠曬太陽預防骨質疏鬆、得到維生素D,也要曬對時間才有用。醫師表示,維他命D的前驅物就在人的皮膚底下,而曬到陽光後,皮膚底下的維他命D前驅物會轉成維生素D,但這個前提是,陽光波長必須介在290-315mm才能轉換維生素D。

江坤俊說,這段波長是俗稱的UVB,問題在於,會被大氣層隔絕;因此,早上或傍晚曬太陽,但陽光穿過大氣層的距離太長,這段UVB就會被濾光,只有正中午直射的陽光才能保存,不過,曬久了又有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及變黑,所以建議仍想透過曬太陽得到維生素D的人,正確曬太陽時間為12點至14點,且約曬15至20分鐘即可。
 

留言衝人氣 1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