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8)日,南部地區豪雨狂炸,許多地區淹水不停。醫師黃軒表示,暴雨帶來的積水可能傳播霍亂、傷寒、痢疾、A型肝炎、登革熱、屈公病和日本腦炎,以及讓人在整理環境時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和恙蟲病等疾病。其中霍亂、登革熱、日本腦炎、破傷風嚴重會奪命。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網站表示,暴雨帶來的積水,不只影響交通,還隱藏病菌滋生的隱患,它們可能攜帶著致命的病毒,傳播霍亂、傷寒、痢疾、A型肝炎、登革熱、屈公病和日本腦炎等疾病。
黃軒表示,風災過後,自來水管線可能損壞,導致水源受到污染,這時候,霍亂、傷寒、桿菌性痢疾及A型肝炎等腸道傳染病就成了最常見的威脅。混濁的積水可能夾帶著各種細菌、病毒,一旦不慎飲用或食物被污染,就可能引發嚴重的腸胃問題。

1.污染感染
霍亂 (Cholera):由霍亂弧菌引起,主要症狀是劇烈水樣腹瀉和嘔吐,嚴重時會導致脫水和休克。這種疾病傳播迅速,若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
傷寒 (Typhoid Fever):由傷寒桿菌引起,潛伏期較長,症狀包括持續高燒、頭痛、疲勞、腹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玫瑰疹。
桿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由志賀氏桿菌引起,典型症狀是腹痛、腹瀉,糞便中常帶有黏液和血,並可能伴隨發燒。
A型肝炎 (Hepatitis A):一種病毒性肝炎,透過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症狀包括疲勞、噁心、嘔吐、腹痛、黃疸等。

2.蚊蟲孳生
登革熱 (Dengue Fever):由登革病毒引起,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典型症狀是突發高燒、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皮疹。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重症登革熱,甚至危及生命。
屈公病 (Chikungunya Fever):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關節疼痛通常更劇烈,且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
日本腦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透過三斑家蚊等傳播,主要感染豬隻和鳥類,人類是偶然宿主。輕症可能無症狀或有輕微發燒,但重症會引發腦炎,導致高燒、意識障礙、痙攣,甚至死亡。
3.皮膚接觸感染
鉤端螺旋體病 (Leptospirosis):由鉤端螺旋體細菌引起,透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或水傳播,尤其是皮膚有傷口時。症狀多變,從輕微的發燒、頭痛到嚴重的腎衰竭、肝炎甚至腦膜炎。
類鼻疽 (Melioidosis):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主要存在於土壤和水中。透過吸入帶有細菌的灰塵、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或經由皮膚傷口進入體內。症狀多樣,可影響肺部、皮膚、關節、骨骼等。
破傷風 (Tetanus):由破傷風桿菌產生毒素引起,當傷口接觸到被細菌孢子污染的土壤或糞便時可能感染。主要影響神經系統,導致肌肉痙攣和僵硬,嚴重時可能窒息死亡。
恙蟲病 (Scrub Typhus):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透過被恙螨叮咬傳播。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淋巴結腫大和焦痂(叮咬處的黑色結痂)。
黃軒表示,風災過後有這6大防疫關鍵措施:
1. 飲水與飲食安全
飲水:煮沸至少1分鐘、選用瓶裝水、淨水器濾心維護。
食物:徹底煮熟、生熟分開、變質丟棄、低溫保存。
2. 環境清潔與消毒
積水處理:「巡、倒、清、刷」去除蚊卵。
清潔:穿戴手套、口罩、雨鞋;清除泥沙垃圾。
消毒:漂白水(500ppm)擦拭,受污染衣物曬太陽或用熱水燙。
廁所:馬桶清潔、垃圾密封包好、儘快清運。
3.個人衛生防護
勤洗手:肥皂洗20秒、必要時用酒精乾洗手。
傷口護理:清洗消毒、包紮、嚴重者就醫。
避免接觸病原:穿雨鞋、不赤腳、不戲水。
4. 防蚊與防蟲
居家:紗窗紗門、蚊帳、電蚊拍、捕蚊燈。
外出:長袖淺色衣、塗防蚊液、避開高風險地區。
5. 關注健康、及早就醫
警訊:發燒、腹瀉、嘔吐、紅疹、黃疸、潰瘍等。
行動:立即就醫並告知災區活動史,不亂吃成藥。
6. 心理健康調適:維持作息、適度休息、尋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