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不再是老人專利!三高、久坐、抽菸都是隱形殺手

分享:

每年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到來之際,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團隊提醒,腦中風不僅是十大死因之一,更是造成長期失能的重要原因。面對中風年輕化趨勢,醫師呼籲落實「早識別、早就醫、早復健」三要原則,才能有效降低中風造成的傷害。

近年急性腦中風患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生活壓力、三高控制不佳、抽菸與久坐等生活型態,都是危險因子。(示意圖/Pexels)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家榛表示,近年急性腦中風患者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生活壓力、三高控制不佳、抽菸與久坐等生活型態,都是導致腦血管受損的重要危險因子。「預防中風要把握三要——早識別、早就醫、早復健。能在第一時間察覺異常、儘速送醫,並持續接受復健治療,是降低失能與復發的關鍵。」劉家榛主任強調。

對於如何快速判斷中風症狀,劉家榛建議民眾可運用「FAST原則」:檢查臉部(Face)是否歪斜、手臂(Arm)是否無力、言語(Speech)是否不清,若出現任一項異常,應立即撥打119送醫(Time),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每一分鐘都有上百萬個腦細胞受損,及早就醫才能爭取搶救契機。」她解釋道。

許多中風患者雖然順利度過急性期,卻忽略了後續的復健與生活調整,導致功能恢復停滯甚至再度中風。劉家榛提醒:「復健越早開始,大腦的可塑性越高。積極且合適的復健,能協助提升中風後的肢體、語言或吞嚥功能,是整合式治療的重要一環。」

劉家榛主任強調中風「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應落實「三高控制」與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定期量血壓。(示意圖/Pexels)
劉家榛主任強調中風「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應落實「三高控制」與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定期量血壓。(示意圖/Pexels)

桃園醫院神經內科團隊長期致力於中風防治教育,並與復健科、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等跨專業團隊合作,為患者提供個別化的治療計畫。從急性照護、復健訓練到生活指導,建立完整的中風照護流程。團隊也積極走入社區進行宣導,教導民眾辨識中風症狀並即時行動,把握救治黃金時間。

「中風雖可怕,但多數都能預防。唯有早識別、早就醫、早復健,才能降低中風帶來的傷害,守護生命品質。」在日常預防方面,劉家榛主任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應落實「三高控制」與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定期量血壓、追蹤血糖與血脂,同時戒菸、節酒、多運動、均衡飲食。

留言衝人氣 10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