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關注奧運跳水比賽的朋友,應該會從轉播畫面上注意到兩個奇特的景象,一個就是選手在跳水結束上岸後,第一時間就是衝去淋浴室沖水,另一個是永遠都有灑水器一直向泳池表面噴水,這兩個畫面相信讓不少人都摸不著頭緒,但這其實背後隱藏的都是有其科學含意。
根據《USA Today》報導指出,選手之所以跳水結束上岸後馬上去沖水,主要是為了維持體溫,避免肌肉緊繃導致抽筋。因為選手在比賽期間只穿著泳衣在場館不同地方穿梭,再加上如今是炎夏,場館內部一定開著冷氣保持涼爽,但對於「有穿衣服的人」來講,場館開著冷氣的確是涼爽,但對於那些只有穿著泳衣的選手,其實有可能會感覺到寒冷。
再加上,國際規範中有明文規定,跳水泳池的水溫不能低於26度,這樣當選手上岸後,身體會馬上感覺到水溫與室溫的溫差,再加上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為了展示精準的動作,肌肉可能會一直維持著緊繃的狀態,這時候在遭遇瞬間的低溫溫差的話,有可能會導致肌肉過度緊繃,甚至是抽筋。
因此為了避免選手的肌肉因為低溫而過度緊繃,甚至引發抽筋等現象,選手在結束跳水後,會馬上上岸沖溫度較高的水,甚至是泡澡,以此來讓身體暖活,以及讓肌肉能夠得到放鬆。
至於為何要在跳水的水池表面不斷的沖水呢?其實背後原因也是為了「安全」。許多人都知道,水是液體,在常溫狀態下有其流動性存在,但如果當有物體以高速接近水面的時候,水面就會變成十分堅硬的存在,比如跳水選水下落時高達60英里的速度。
先前就有媒體報導指出,飛機在水面迫降的危險性,其實遠高於在陸地迫降。而且先前TikTok流行「跳船挑戰」,結果發生多起傷亡事件,其背後原因也是如此,人類在高速運動的船隻上跳入水面,結果水面變成宛如混凝土般的堅毅物質,最後造成跳船的人頭部、脖子受傷。
而為了避免跳水選手因為高速衝撞水面而發生憾事,其實早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就有規定要持續對跳水水池進行噴水,用水花來打碎水池表面,有的地方甚至會在水池表面設置攪動裝置,或是底下安裝水中氣泡機,這些裝置的目的都是要讓打破靜止的水面,避免選手因為高速入水而受傷。(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巴黎奧運/米奇瘋奧運?大後逼出600萬老鼠 英國記者驚呆︰跟貓一樣大
巴黎奧運/61歲桌球阿嬤贏了!倪夏蓮首戰4:2晉級 網跪:她6度參賽
巴黎奧運/日本選手婚戒、現金放房間全被偷 選手村爆多起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