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飆升是胖還是水腫?醫:當心腎臟病…嚴重恐洗腎

分享:

體重突然增加,不一定是因為吃太多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指出,超重與水腫有明顯區別,若短時間內體重快速上升,可能是體液滯留的警訊。

王智賢指出,超重與水腫有明顯區別,若短時間內體重快速上升,可能是體液滯留的警訊。(示意圖/123RF)

王智賢醫師表示:「你的體重不是你的體重!」人體每天體重波動範圍通常在0.5至2公斤之間,會受到飲水量、排尿、排便、食物攝取、鈉攝取、運動,甚至衣物等因素影響,女性更會因生理週期而有所變化。

根據統計,臺灣洗腎盛行率高居全球第一,約有200萬腎病病友,但其中僅有3.5%知道自己罹病。由於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若未及時控制,可能惡化至需要透析的末期腎臟病。

王智賢醫師強調:「肥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根據研究,美國約40%的癌症與過重和肥胖有關,而心血管疾病更是肥胖者的主要死因,占約70%。除了BMI指數外,腰圍也是重要的評估指標。

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腎臟科醫師王智賢表示,及早了解體態與腎功能狀態,調整飲食與運動習慣,不僅能守護腎臟健康,也能確保身體代謝順暢。(圖/花蓮慈濟醫院)

對於日常保健,王智賢特別提醒,許多人誤以為日常家事或工作勞動等同於運動,但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運動能帶來放鬆、助眠的效果,而勞動則會帶來壓力與責任。

針對護腎保健,王智賢提出四大守則: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壓和慢性病;其次是注意飲食,避免高鈉食物造成水分滯留;第三是維持健康體態,建議半年減重5至10%,每週減重0.5至1公斤最為理想;最後是適度運動,但運動前應先評估自身風險。

若出現連續一兩週都有早上眼皮腫、晚上腳踝腫等症狀,王智賢建議應及早就醫檢查,特別是可能與心臟衰竭、腎功能不佳、肝硬化、內分泌異常或血管循環障礙等疾病有關。為了準確掌握體重變化,建議使用同一台體重計,在固定時間、穿著相似衣物的情況下進行測量。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