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心不等於胃食道逆流!醫曝「神經敏感與壓力」才是元兇

分享:

一名約60歲女性,因長期飽受「火燒心」困擾,最終找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求診。婦人自述症狀已持續逾一年,期間做過多次胃鏡,也連續服用一整年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但效果不佳,火燒心仍頻繁發作。因憂長期用藥副作用,患者希望透過更深入檢查找出真正病因。

火燒心並不一定是為食道逆流造成的。(示意圖/Pexels)
火燒心並不一定是為食道逆流造成的。(示意圖/Pexels)

詹宜學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後續醫療團隊為婦人安排「無線胃酸監測膠囊」與「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鏡未見發炎或潰瘍等結構性異常,96小時的無線監測也顯示食道酸暴露時間遠低於1%,且症狀與酸逆流並無相關性。這意味她的火燒心並非源自胃酸逆流,而是屬於「功能性火燒心」。

詹宜學醫師表示,功能性火燒心在臨床上與胃食道逆流極為相似,僅靠症狀難以區分。必須先排除結構問題或食道蠕動異常後,才能確診;其可能成因包括食道敏感度過高、生活壓力、情緒波動,甚至飲食習慣等。詹宜學指出,這類患者的火燒心看似典型逆流,但並非單純胃酸過多。

功能性火燒心在臨床上與胃食道逆流極為相似,僅靠症狀難以區分。(示意圖/Pexels)
功能性火燒心在臨床上與胃食道逆流極為相似,僅靠症狀難以區分。(示意圖/Pexels)

治療可從藥物、心理與生活型態三方面著手。藥物上,常使用身心科神經調節劑,如抗憂鬱藥物,以降低神經敏感度;心理治療包含認知行為療法或催眠療法,協助調整身心反應。同時,改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例如控制體重、減少咖啡因與甜食、避免穿緊身衣物等。

最後,詹宜學醫師也提醒,中秋佳節烤肉與月餅雖誘人,仍應節制飲食,避免腸胃過度負擔。面對長期火燒心,宜尋求正確診斷,避免僅靠自行查詢或長期依賴藥物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機。(文/CTWANT)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