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後30分鐘超重要! 「別做13件事」否則睡眠品質遭殃

分享:

日本職能治療師及醫師近期提出警告,指出許多人的晨間習慣可能正在影響身心健康,尤其是起床後的30分鐘,看似短暫,卻可能決定一整天的身心狀態。專家特別列出13項起床後不宜進行的行為,呼籲民眾重視晨間作息對健康的重要影響。

許多人認為早起就等於健康,但真正影響睡眠品質與生理時鐘的關鍵是起床時間的一致性。(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認為早起就等於健康,但真正影響睡眠品質與生理時鐘的關鍵是起床時間的一致性。(示意圖/Pixabay)

日本職能治療師菅原洋平表示,許多人認為早起就等於健康,但真正影響睡眠品質與生理時鐘的關鍵是起床時間的一致性。他解釋,平日六點起床,假日卻睡到中午的「社會性時差」現象,可能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風險,甚至提高死亡機率。

針對更年期女性的睡眠問題,日本醫師富永喜代指出,約50歲前後的更年期婦女常因雌激素下降導致自律神經失衡,造成失眠困擾。她建議起床後應盡快接觸陽光,促進血清素分泌,有助於夜晚入睡。

許多年過50的人,清晨起床時常伴隨關節或肩頸疼痛。富永醫師提醒,如果起床第一念就是「今天又會痛吧」,往往會降低外出意願,甚至影響社交與活動量,長期恐提高失智風險。建議起床時不要立刻彈起,而是先在床上伸展四肢、活動關節,再慢慢坐起,讓大腦與身體同步清醒,減少疼痛的心理暗示。

專家提醒不要一起床就看手機,以免情緒立刻受波動。(示意圖/Pixabay)
專家提醒不要一起床就看手機,以免情緒立刻受波動。(示意圖/Pixabay)

專家提醒13項起床後的錯誤行為包括:起床時間不固定、避免曬太陽、立即飲用冰水、馬上滑手機、進行劇烈運動、邊看電視邊刷牙、一邊用餐一邊規劃行程、不吃早餐、睡回籠覺、沖冷水澡、半夜頻繁查看時鐘、維持橫躺姿勢,以及一醒來就開始焦慮規劃。

為改善晨間作息,專家建議可從幾個簡單習慣開始:食用優格改善腸道機能、適度飲用現煮咖啡提振精神,以及搭配輕度伸展運動與音樂,有助於提升情緒與自我肯定感。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