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刪減了636億元的地方一般性補助款,導致截至9月底,22個縣市的短期債務飆升至462億元,較去年底增加了36億元,逆轉了短期債務逐年下降的趨勢。地方官員表示,這一削減措施使得地方財政面臨嚴重困難,許多小型縣市不得不向地方金融機構借貸以解決短期周轉問題。

財政部官員承認,由於補助款的減少,地方短期債務在上半年有所增加,但預計在追加預算及11月地價稅入帳後,情況將會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財劃法》針對稅款的分配進行了調整,將計畫型補助款轉為一般性補助款,這一變動可能影響到交通和水利等重要施政領域。
根據《中國時報》報導,地方人士指出,若必要支出無法減少,地方政府將不得不透過舉債來維持運作。根據財政部的數據,地方短期債務在2014年曾高達1872億元,經過多年的努力,預計在2024年底將降至426億元,但今年的數據顯示,短期債務比例已回升至2.65%。
宜蘭縣在經歷長期的財務困境後,於9月底成功將長期債務餘額降至債限比率60%以下,成為財政表現優異的縣市之一。中央政府對於各縣市的財政管理分為四級,其中苗栗縣仍處於超強度管理之中,而其他縣市則多數在輕度管理階段。